你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说话总是表现的很有自信吗?对于上台简报、在社交场合发表意见、在客户面前提案都能表现地从容不迫?而且总有把握抓住所有听众的目光,并且眼神散发光芒? 还是,每次一想到要在众人面前说话
你觉得自己在众人面前说话总是表现的很有自信吗?对于上台简报、在社交场合发表意见、在客户面前提案都能表现地从容不迫?而且总有把握抓住所有听众的目光,并且眼神散发光芒?
还是,每次一想到要在众人面前说话,你就浑身不对劲,脑袋空白,不知该从何开始说起、甚至想离开现场?
《容易紧张的人,如何说话?》指出,“认为”自己不擅长说话的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我担心听众不懂我说的话。”
抱持这种想法的人,多半误解了说话的本质,其实,“自己”才是主导说话成败的关键。如果不了解并导正这些错误观念,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升说话技巧。
说话能力差,或许也意味着说话的经验不足。
也许有人会反驳“我以前又没有这样的机会。”其实,不是我们没有机会开口,而是我们刻意回避机会。实际上,在大众面前说话的机会永远不嫌少。像是在学生时代,有辩论大会的舞台、班级的各项发表会、期末报告等,试想,你是否在这种场合便容易退缩,不敢主动上台发言呢?
出社会后也整天逃避,只愿站在幕后默不吭声,这样要如何累积实战经验?正因为不擅长说话,才更需要把握每次的说话机会,累积实力。
很多人认为,说话不需要练习。然而,任何事情都要练习才会进步。就连美国总统的任职演说,也要反复进行事前排练,更何况是我们这些不擅长说话的平凡人?
除了演说或报告外,在商场上的沟通或交涉也需要训练。报名说话课程、在会议上主动发言等,都是不错的训练。我们务必有意识的“增加”自己说话的时间,反复练习。
错误3:一厢情愿地认为“别人一定能听懂”
有些人常用天真的想法安慰自己,认为就算口才不好,别人也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抱持这种想法的人,永远无法克服说话时的“紧张”。当一个人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口调差也无所谓时,也很难增进说话的技巧。
这种人遇到台下听众睡着,或对演说内容感到疑惑时,会认为是“对方”的问题。他们完全不愿反求诸己,检讨演说内容是否艰涩或无趣。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必须矫正自己的观念,拥有独力完成演说的觉悟,才能断绝依赖他人的心理。
大部分的言行举止都有公式可循,只要按照以下5步骤,轻松掌握说话技巧,即使原本不擅长说话的人,在短时间内也能完整、清楚地表达。
1.问候(依时间打招呼,并告知姓名)
“您好,我是刚才主持人介绍的王小明。”
“大家好,我是达仁行销公司的贾聪明。”
这里只有一种制式形式,在演说时不需特别准备,套用即可。因为“开场白”存在的意义,只为了让演说更完整,每次都使用相同的句子也无妨。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员工旅游的相关问题。”
通常在内容决定后,主题自然就会呈现,因此先思考“内容”比较重要。
“关于员工旅游,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地点、费用及天数。准备说话前,思考内容是最重要的环节。
“今天讨论了员工旅游的相关问题。”
“重申主题”有强调的功效,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5.结尾问候(表达谢意,感谢对方的聆听)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及聆听。”
结尾问候如同“开场白”存在的意义,在演说时不需特别准备,套用即可。
一旦使用上述说话5步骤,能使演说听起来相当流利,不仅可清楚传达内容,也会让听众感觉你准备充足或口条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