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从说话声音、说话方式“听”察一个人,因为声音很直接,不需要对方的生辰八字,只要在跟对方互动的时候多一些敏感度,就能听出很多线索。声音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跟声带、口咽腔构造有关,影响了一个人的音质(音色),例如:声带短的人,声音比较高、比较尖;声带长的人,声音比较低沉。
声音的第二个部分是后天养成的用声习惯,也是一个人性格与意念长期交互作用所产生出来的特质,比方做事快、狠、准的人,语速通常不会慢、不会拖;脑袋里有谋略、善于规划的人,声音通常会展现出谋定而后动的冷静感。
想要提升说话的影响力,声音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学问,而且是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关于说话,“同步”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一个人开口说话时,如果能观照到自己心意、语意、语气的同步性,就有更多机会把话说对、说好,说得有力量。
同一句话,用不同语气来说,会有不同效果。以下这个句子,请你配合标点符号来说说看:
“我⋯⋯爱⋯⋯你⋯⋯”
句号的“我爱你”是坚定的;惊叹号的“我爱你”是兴奋的;问号的“我爱你”是质疑的;删节号的“我爱你”是害羞的,也可能是被迫说出来的。
心态会反映在语态上:心不在焉,说话的语气就会松弛发散;心猿意马,说话的语气就容易浮躁失控。因此,可以从“语意”和“语气”来理解、推测说话者的“心意”。
语意,就是说话的内容、就是文字、就是台词、就是“语言讯息”,也就是你要说什么。语气,就是说话的形式、就是声音、就是语态,就是“非语言讯息”,也就是你要怎么说。
语言讯息和非语言讯息的组合千变万化,让我们能够对别人表达内在各种细致、幽微的情感。懂说之前先懂听,听一个人说话,有意识的把他说话的内容,跟所用的声音(语气)分开来听,就会发现更多隐藏在话语里的细节。
说话时,心意、语意、语气三者同步,表达的效率最高、影响力也最大,因为别人容易听懂。然而,这三者之间只要有拉扯、不一致,就会提高别人的理解难度,且不易赢得信任、甚至让人觉得矫情,表达的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引起误会,让沟通变得更棘手。
想把人际关系经营好、成为一个对别人有影响力的人,“表里如一”很重要。如果自认“心意”是好的,更要留意“语意”和“语气”的选择,尽量让“语意”和“语气”毫无悬念地传达“心意”,不管这个心意是关怀、提醒、劝告、鼓励、建议,还是防御(画界线),这便是好好说话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