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深澳线历史最早追朔到日据时代,于1936年完工营运,主要因为铜矿及金矿而起的矿业铁路,当时由金瓜石所产的矿砂经由深澳线运至基隆和平岛,于八尺门的矿砂装船工厂,上船运往日本。当时深澳线沿途由水湳洞(十三层炼铜场遗址旁)经深澳、八斗子、至基隆八尺门,又名为金瓜石线。
金瓜石线于光复后改隶台湾金属矿业公司,曾经是金瓜石居民往返基隆的重要交通工具,一直到1962年该公司因财务问题停止营运。台湾铁路局于1965年开通瑞芳至深澳段线路,使得本支线可以连接至北部铁路主干线,以做为客货运之延伸,故本线始称为“深澳线”。尔后,因公路运输政策的发展,1978年北部滨海公路兴建完成,公路交通渐渐取代铁路,深澳线最后于1989年停止办理客货运,仅保留瑞芳站至深澳火力发电厂的区间,供运煤列车行驶。2007年深澳火力发电厂停止运转,深澳线也全线停驶。
深澳线堪称为最美丽的海岸支线,拥有山海交错的美丽景色,虽然随着产业的兴衰移转而起落,但也见证台湾产业发展的历程。如今由于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的成立,被赋予交通接驳的使命,深澳线得以观光运输的目的再度行驶,提供游客以更舒适便捷的方式来到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来到基隆八斗子地区欣赏美丽的海岸风光、享受美食,曾经是灰暗的土矿煤炭货运列车,将被充满人声与笑声的客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