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代
今天下午1时59分发生在北巿北投区规模5.7的有感地震。(图/截自气象局) 北台湾历年规模大地震。(图/周镇宇制) 台北巿发生史上最大规模地震
错过的爱情,只要肯回头,还是有找回心灵相印的一天……。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梦想、与爱情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
台东县农田水利会卑南大圳取水口,在农委会斥资逾亿元、历时5年整治完成,如今已成为风光明媚的亲水公园,园区内有水车、亭台玉池,站在青翠草皮上凉风徐徐,还可听到淙淙卑南溪水流声、远眺大自然鬼斧神工“利吉恶地”,令人心旷神怡。 卑南大圳最早建于日据时期明治31年(1898年),1936年日人为求军粮补给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堪称日据时代东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大圳从岩湾引卑南溪溪水,灌溉整个台东平原,经台东新站、永乐里(丰年机场附近)到利嘉溪北岸丰源堤防的知本农场,全长9公里余,共有13条平行支线,全圳系呈现“排梳型”的分布结构,是一条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沟渠
位在淡水河出海口之西侧,东北隔淡水河与淡水区相望,西接林口区,南隔观音山与五股区为邻,西北滨临台湾海峡,东邻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 八里比淡水还早开港,是台北早前与大陆通商的港口,商业繁盛时期甚至有13个行郊,用以应付各式贸易需求,十三行象征八里灿烂美好的时期,也被考古学家用来称呼近年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迹。八里渡船头位于淡水河左岸,是连接八里与淡水之间往返渡船停靠的码头,为从日据时代就有的航线,经营权原属于八里乡公所,直到民国58年转成由民营,由顺风航业经营到现在
日据时代知名雕刻家及画家黄清埕从日本学成归国,1943年3月他与相伴多年的钢琴家女友桂香搭乘由神户启程往基隆的巨轮--高千穗丸,准备回乡探望亲人后赴北平艺专教书,未料,船抵基隆港外,竟遭美国潜艇鱼雷击中,当时船上仅有两艘救生艇上的人员获救,其余一千多名乘客多不幸罹难。船难事件之后受到官方禁论及打压,大时代下的悲剧伴随着高千穗丸的沉没逐渐被遗忘,而黄清埕这位才华洋溢的艺术家也随之殒落,艺术成就鲜少为人所提及。 多年后,修复专家琇琇透过一位收藏家认识了黄清埕的画作,对于黄清埕作品和高千穗丸事件产生了好奇,在一路寻访修补过程中,琇琇一步步受到黄清埕对艺术生命与价值的感召,因而引发对自我的强烈冲击与定位......纪事也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