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
本刊旨在沟通资优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以促进学生潜能之发挥。凡有关资优教育相关之议题,如行政与支援、鉴定与安置、课程与方案、师资培育、辅导与追踪、双重殊异、评鉴与督导、情意辅导、生涯辅导、职涯与转衔、亲师合作、社区参与及新知介绍等,均欢迎投稿,全年征稿,采随到随审,稿约如下: 具前瞻性之国内、外特殊教育领域相关讯息。内含近年重要议题与活动,及对于资优工作者的启示
1.朱静娴理事担任台北市教育局“特教咨询委员”、国中小、高中职特教评鉴委员,落实‘教育零拒绝’为特教品质把关。 2.‘台北市七大家长特教监督委员会】包含智能障碍、自闭症、脑性麻痹、学习障碍、过动症、听障、视障等七大家长团体,每3个月开会一次,针对特教生的受教权益与福利、特教评鉴、入学鉴定安置、学校特教推行委员会的运作、家长申诉等问题提出讨论。必要时联合发文请教育局协助、改善、 3.担任台北市劳动力重建运用处身心障碍者就业基金会委员,为就业服务品质把关
(健康医疗网/关嘉庆报导)医疗院所主动出击提供服务又一桩!大林慈济医院物理治疗师走入校园,定期到学校指导特教生做复健,借由玩球训练特教生的平衡,也吸引其他学生加入一起玩球,虽然特教生的肢体动作未立即改善,但是却拉近了同侪距离,使得特教生更能融入学校生活。 大林慈济医院复健科物理治疗师蔡明伦表示,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情况特殊,可能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除了课业表现跟不上多数同学外,走路、跑步、跳跃、运动也不像同班同学一样动作灵活;因此家长和学校老师可以申请特殊教育巡回辅导及物理治疗服务,可使特教生获得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资源。 蔡明伦表示,在学校为特教生安排复健治疗,可在下课时间多加练习身体平衡协调活动为主
中华沟通障碍教育学会成立于西元 2003 年。学会创立系由台湾师大特殊教育学系/所林宝贵教授号召,结合台湾沟通障碍、听障、语言障碍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者、特殊学校校长与基层教师共同成立。学会创立之目的,主要是为提升台湾沟通障碍/听语障碍/辅助科技等特教领域的学术研究,及提供特教教师、相关专业人员与家长,进修、研习、沟通观念的机会,以增进其沟通训练的专业知能
1.朱静娴理事担任台北市教育局“特教咨询委员”、国中小、高中职特教评鉴委员,落实‘教育零拒绝’为特教品质把关。 2.‘台北市七大家长特教监督委员会】包含智能障碍、自闭症、脑性麻痹、学习障碍、过动症、听障、视障等七大家长团体,每3个月开会一次,针对特教生的受教权益与福利、特教评鉴、入学鉴定安置、学校特教推行委员会的运作、家长申诉等问题提出讨论。必要时联合发文请教育局协助、改善、 3.担任台北市劳动力重建运用处身心障碍者就业基金会委员,为就业服务品质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