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可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仪等航空器准确地送到轨道中。运载火箭发射后,其中的各类设备均会面临着极端高低温、振动、电磁干扰、极限应力等考验。因此运载火箭连接器必须拥有突出的性能,以应对一系列的极端挑战
本文摘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长高了! 12月6日11时5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焚烧升空,随后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乐成。据火箭研制单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先容,这是长征三号乙改良五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这发火箭的整流罩在以前4.2米直径整流罩基础上又加高了900毫米,使火箭全箭总长达58米,并向聪明火箭成长偏向作出进一步摸索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可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探测仪等航空器准确地送到轨道中。运载火箭发射后,其中的各类设备均会面临着极端高低温、振动、电磁干扰、极限应力等考验。因此运载火箭连接器必须拥有突出的性能,以应对一系列的极端挑战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记者陈芳 胡喆) “芯级箭体直径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这是我国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的一系列指标。记者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任务规划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大规格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是开展大规模深空探测的前提
2020年12月22日,LED显示屏厂家播放新闻: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4.2米,捆绑2枚直径2.25米助推器,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将与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构成运载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记者安普忠、王凌硕)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2022年8月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这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18次执行发射任务
原标题:中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实现“一箭20星” 中新社太原9月20日电(宗兆盾 张素)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中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丁,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3月15日19时4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十九号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有“快响利箭”之称的长十一火箭在2023年的首次飞行,也是该型火箭自首飞以来连续16次取得发射成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2013年5月2日零时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这个集团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14颗商业通信卫星。卫星装载C频段和Ku频段共45路转发器,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
新华网酒泉9月25日电(李清华、邓孟)25日9时4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4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长征十一号火箭是我国新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满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正在海口举行,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我国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将于2030年前完成研制,重型运载火箭研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师顾问龙乐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箭体直径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当,通过将已经成熟的火箭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将满足我国载人登月的任务需求。 同时,龙乐豪院士介绍,我国重型运载火箭也正在研制中,它箭体直径达到10.6米,高度110米左右,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可以达到大概150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的能力达到50吨以上,这将是未来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如期拉开帷幕。长城公司参展团队在董事长胡忠民的率领下出席了开幕式及开展首日活动。 本届航展共有来自43个国家(地区)的74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一批航空航天新产品在航展上“首发首秀”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在京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 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实现首飞;2025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成为现实;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2040年前后,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核动力空间穿梭机出现重大突破,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到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实现。
本文摘要:泉源:官方微博 泉源:官方微博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焚烧升空乐成将5颗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乐成!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缺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赞中国航天!泉源:官方微博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焚烧升空 乐成将5颗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取得圆满乐成!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缺 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赞中国航天!
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2年12月7日9时15分,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行云交通VDES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全箭主体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吨,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固体运载火箭国际先进水平。该型火箭具有“移动测试对接、移动发射、移动云测控”等特点,具备快速发射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发射任务
3月15日19时4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十九号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有“快响利箭”之称的长十一火箭在2023年的首次飞行,也是该型火箭自首飞以来连续16次取得发射成功。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抓总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上海频道: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100次飞行(礼赞70年)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100次飞行(礼赞70年) 20日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 郭文彬摄(人民视觉) 本报西昌4月20日电 (余建斌、杨欣)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