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2)

说到被照护者的情绪问题,谈的是“理解与包容被照护者的压力及情绪”,这回分享的是在理解与包容之后,被照护者究竟会有哪些在不同层面上的真正“需求”呢?

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上,绝大部分的被照顾者绝对是希望能维持身体上的干净、舒适,并获得病症的舒缓及疼痛控制。能自在的活动,妥善的饮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品质与尊严。长期照护患者因长期处于封闭的照护、疗养以及复健阶段,长时间的就医治疗,辅具使用将会造成巨大压力,面对经济援助则需转求亲友,医疗保险或是社会福利制度的挹注。

心灵层面上,面对疾病的发展以及预后状况的不一,容易产生焦虑的情况。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耐心解说,并提供完整资讯,可以安抚患者情绪。家人与亲友的体谅与关心,可带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并适当地转移对于病痛的注意力,不再让患者溺毙于自怨自怜的情绪当中。

可透过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积极共同面对疾病,甚至能够统整并回顾人生,平静地命对生命旅程的终点。透过深度的沟通,能让患者表达出自己对于疾病的感受、自身的情绪以及想法,缓解身心灵承受的苦痛。

而行动上,被照护者最终还是希望,去除已无法自我控制,必须依靠他人得部分外,自己仍能够活得像个“正常人”。行动不便是一回事,但自尊上依然渴望被家人及旁人不另眼相待。因此,在有能力的或有辅助用具的帮助下,可以让被照护者自主活动,且看不出异样,才是能够守护被照护者尊严的**防线。

陪病过程是漫长且煎熬的,面对情绪以及生理痛苦难耐的病患,我们往往也会深受各种的影响。唯有静心去理解并包容长照患者的压力,包容他们的情绪并且满足到他们真正的需求,照护者与被照护者才有可能平和地共同面对未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