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受伤疼痛傻傻分不清?如何缓解肌肉酸痛、怎么锻炼身体,专家详解告诉你。图/ingimage
运动身体好运动身体好!运动可以改善睡眠,帮助保持肌肉和骨骼强壮,还有助于预防或改善慢性病,例如心脏病、糖尿病、肥胖、抑郁症及某些癌症。
虽然运动好处多,不过在运动的时间、频率、强度较以往强的时候,身体可能会感到有些不舒服。运动时,对心脏、肺、肌肉和骨骼施加压力,借此获得力量或耐力。好的压力会导致正常的肌肉酸痛和疲劳,正常酸痛无需要太担心,因为几天后症状就会自行消失。可是持续的疼痛或不适,表示可能受伤。
肌肉酸痛,有时是因为平常很少训练的肌肉,因为突然增加运动量及强度所造成,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酸痛是因肌肉纤维损伤的结果。随着身体修复,肌肉会变得更强壮。在24至72小时,肌肉酸痛和疲劳达到会达到高峰,随后酸痛会自行消失。
酸痛程度取决于运动时间和强度,另外还包括这项活动是不是新接触的项目。身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活动。
出现肌肉酸痛怎么办?
1.给予时间恢复:持续酸痛就继续进行相同强度和类型的运动,但运动时要注意,因为有可能会受伤。跑马拉松,可能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全恢复。
2.保持活跃并继续运动,直到疼痛减轻或消失: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可以透过拉伸和轻微的运动来改善。完全休息反而会增加酸痛。在疼痛的最初几天以较低的强度或较少的时间进行活动。
3.改变运动部位:隔天训练腿、手臂和全身。可以继续运动并且加强其他肌肉,同时让酸痛的肌肉得到休息。
损伤性疼痛通常发生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如肌腱或关节。比肌肉酸痛更强烈、时间更久。疼痛时,可能会让你痛到睡不着,或可能长时间休息或久坐,关节或肌肉可能会变得非常僵硬。关键在于受伤的疼痛不会自行消失。
出现疼痛怎么办?
1.停止任何会带来疼痛的活动并改变行为:冰敷可以短期缓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
2.不要忽视疼痛:不要觉得休息一阵子疼痛就会缓解了,当心可能导致更严重或是再次伤害。
3.就医:如果疼痛没有消失,即使在7到10天后,记得就医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治疗。
疼痛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受伤的程度并不代表疼痛程度。
每个人可以承受的运动强度不同,称为活动阈值。保持在安全活动阈值内时,身体应该只会感觉到正常的肌肉酸痛。
每个人的活动阈值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年龄、技术、身体状况、日常的活动量。例如,第一次开始步行,安全活动阈值可能是步行或跑步五分钟。经过数周缓慢、渐进的持续时间增加后,安全阈值可能会增加到20-30分钟。若提早超出安全活动阈值可能导致受伤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