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1)
“本源之思”说的是对本源的思考由于本源在海德格尔那里是境域生成性的所以人们思考本源的方式也必须是境域生成性的。“诗性突围”说的就是海德格尔用境域生成性的思维来思考本源。对于这一点我们将在与传统形而上学的比较中来进行说明。传统形而上学是用理性逻辑的方法来通达“本源”(即本体)的。
他们认为的本体是固定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 不具有境域生成性。而海德格尔则改变了表象思维的固化模式而转变为一种非对象化的诗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境域生成性。思与境偕思归属于境域。思要从境域之音中获得音信思是对境域之音的回应。而最本源的境域是天地人神源初的相互归属性是作为“之间”的命运。
我们所说的境域不是一块由边界而来的区域而是一种无边界的边界 它是我们所看到的边界的本源是一种不可被表象的“广袤”是一种生成境域即生成之域生成也即境域生成。“境域生成”命名的是一股聚集著的源初统一著的生成著的强力。而这种境域生成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作为“之间”的“命运”。境域生成就是命运的运作就是亲密性聚集性、归属性的运作也是“一著一切”的运作。
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的研究将最终通往对“命运之诗”的思考。“命运之诗”说的是命运本源的诗性生成也就是说本源的发生是命运性的而此一命运性的发生也就是诗性的生成。 本论文主要是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与其存在之思的诗性方法以及由此而最终导向命运本源的诗性生成思想进行研究。其主要的研究路向就是以本源即诗性以及命运即本源(也即本源的生成是命运性的、诗性的)为指针。将海德格尔的诗性突围界定为“境域生成”之指引也即命运之指引。
本文将海德格尔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编分别研究海德格尔的前后两个时期在上编中主要研究其前期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其中主要以“境域指引”为路向进行研究。在后期主要以“境域间性生成”(即“中-道”)为研究路向最终通向“命运之诗”的研究。其实这三者都可以在“命运之诗”的层面上达成一致。具体说来在引论中主要介绍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再就是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本论文的创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