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胖在肉上,有人“胖”在脏腑上,哪个更惨?

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五大因素,至少每年280万的成年人由于肥胖相关疾病死亡。据统计,44%的糖尿病,23%的缺血性心脏病,以及7%-41%的特定癌症是由肥胖引起的。减肥一直是人类社会中历久弥新的一个话题,但由于现代生活中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宵夜,情绪饮食,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了肥胖患者持续的增长。除了“一目了然”的肥胖之人外,在人群里还有一类“隐形胖子”——这些人外表看上去身材匀称、但内脏脂肪超标的人正是这类“隐形肥胖者”的代表。

有一种更为直接客观的检测方法目前云南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开展,这就是“内脏脂肪检测”!内脏脂肪检测主要是利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测量!运用脂肪难导电,而肌肉水分易导电的原理,利用人体不能感知的微弱的电流来测定体内电阻,再将测试结果代入含有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的方程来计算人体脂肪含量和比率的方法。

在日本,把腹腔内脂肪面积超过100平方厘米诊断为内脏性肥胖。在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诊断标准,但研究发现,中国人腹腔内脏脂肪面积达到80平方厘米左右时,就可以发生日本人内脏脂肪面积在100平方厘米时的代谢异常。

这里我们先教您四招,帮内脏“瘦身”!

包括米饭、面包等主食。吃太多会导致蓄积过多糖分,从而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但是也千万不能不吃,因为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为0时,大脑将一片空白,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内脏脂肪超标的女性来说,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应超过100克,而且,碳水化合物在三餐的比例是5:3:2,这样才是更有助于消化与代谢的黄金比例。

内脏脂肪超标的人每天需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如跑步、散步、游泳、骑车等。球类运动在消耗能量的同时还能促使肾上腺素分泌,有助脂肪分解。即便没有腹型肥胖,若工作忙、常久坐、应酬多、心情差,也应按照上述方法调整自己的生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