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略有下降,很多老人开始早晚出门锻炼,但错误的锻炼方式、方法对健康有损无益。

80岁的邓爷爷住在伏虎山干休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平时他也经常进行一些小强度的锻炼,但因天气炎热,最近一个多月他都很少出门晨练。随着近日气温有所下降,3日傍晚,邓爷爷在保姆的陪伴下到小区院子里活动,他先是在健身器材上运动了一下,又和其他休干一起爬上了后山的凉亭,跟大家一起聊天、走路很是惬意。出门两个多小时后,他才在保姆的一再催促下,不情不愿的回了家。

第二天早上,一贯早起的邓爷爷没有自己起来,保姆给他洗漱后他也不想吃饭,一个劲的说自己感觉头晕,心慌,下肢乏力。保姆马上联系了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 设在干休所医务室,副主任医师郑军立刻来到邓爷爷家。在为邓爷爷详细检查后,郑军发现他的血压160/100mmHg,心率96,均远远高于平时的水平,再结合头天晚上的情况,郑军判断邓爷爷是运动过量导致的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马上给予了对症治疗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如果服药休息后症状没缓解要及时就医。

郑军告诉邓爷爷,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会出现明显减退,所以在剧烈运动后,心率和血压都会有所升高,成为心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之一,以后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强度不要太大,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出现意外。

“老年人是发生运动伤害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保护措施。”郑军建议:老年人的运动频度宜每天进行,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天气和环境进行适当调整;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为宜;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应慎重调整运动计划,延长准备和整理活动的时间;合并骨质疏松症和下肢骨关节病的老年人,不宜进行高冲击性的活动;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注意药物对运动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