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减少患病的机会。适时适量的运动,可有效维持长者的身体功能正常运作,有助于加强长者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低患上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结肠癌等恶疾的机会。
运动让身体舒畅。由于四肢得以运动,长者的肌肉及关节也因此得到了锻炼,因而也就减少了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关节的灵活程度也因此得以强化。
长期运动的长者,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有助于控制体重,避免脂肪积聚。通过运动,认识同龄及有着相同兴趣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长期不运动的长者会加速老化。肌肉会变得柔弱、松弛。
长期运动与长期不运动,其体内脂肪量也不一样。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头一天晚上,运动和不运动的人都不得进食晚餐,到第二天早上,给他们进食同等量的乳酪品。结果,通过检查他们的血液发现:经常运动者在4小时内,血液中的脂肪量即已下降;不运动者却要10小时以上,血液中的脂肪量才能逐渐下降。这充分证明,不运动者由于无法消耗脂肪,脂肪因此只好囤积在体内,长久以来,自然成了胖子。缺乏运动的长者,骨骼结构越趋脆弱,自然老化也会较经常运动者快,而经常运动者由于运动加速新陈代谢,故较能够保持活力及身体舒畅,自然也看起来更年轻。合理调配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需根据季节变化,做适当的变换和调节。
操、散步或太极拳等。
天气严寒,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长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冠心病等,在刮大风和天气阴寒时,应停止户外运动。因为,这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气压都有明显变化,将会令呼吸系统疾病加重。
最不宜运动,因血液会被调往消化器官,用以帮助消化系统的工作,如同时又要支持肺部运动,则会使消化系统的支援不足,经常如此,则会引起肠胃病或消化不良等。因此,长者在饭后1至2小时运动会较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