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学名是“双相情感障碍”,又称为“两极情绪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情绪病,患者会出现躁狂及抑郁两种极端情绪,影响其精力、行为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能会作出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躁郁症发病年龄大多在青年至成年时期,较少会在40岁以后才发病,躁郁症男女患病的比例亦大致相同。

医学界至今仍不知道躁郁症的实际成因,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族遗传和脑部结构。如果父母或兄弟患有躁郁症,发病机会高逹三成。学者相信生活因素亦是导致躁狂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包括日常生活压力和童年创伤。另外亦有研究发现脑部化学物质如血清素失去平衡,会令脑部控制情绪的部分出问题。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躁郁症可以分类为以下类型。不过,最重要是要厘清患者处于躁狂或抑郁阶段,因为有某些症状如脾气暴燥或容易动怒在两种情况下都会出现,而使用的药物亦有不同。

躁郁症一型(躁狂较为严重)

患者亦可能混合性发作,即同时出现抑郁与躁狂症状,令亲友和医生难以处理。

由于躁郁症涉及不同时段的情绪变化,医生在断症前或需要较长时间观察。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分辨出属于躁狂或是抑郁阶段,继而作出药物治疗的建议。常用的药物包括:

脑电荡治疗 (只应用于严重躁郁症或严重抑郁症患者)

至今没有方法可以预防患上躁郁症,但患者可透过建立规律生活和远离诱发躁郁症风险因素避免发作。

躁郁症患者会出现躁狂及抑郁两种极端情绪,影响其精力、行为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能会作出危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因此如果发现身边家人、朋友出现以上提及的症状,欢迎预约与医生讨论,安排患者求医,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缺钙怎样办?补钙贴士你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