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一天我老了,记忆变得迟缓了,有时候连说话也说不清楚,请你给我一点时间,像你小时候一样,我一遍又一遍给你讲著同样的话。”这首《当有一天我老了》歌词正是许多长辈的心愿。很多人希望就算老了也可以身心健康、维持源源不绝的活力,而失智症预防、家庭与社区整体支持都能帮助达到这样的目标。
不少人认为,当一个人老了、得了失智症,记忆就会一直衰退,很多事都做不了,也无法出门、面对人群,而68岁、罹患失智症7年的苏女士打破了这样的迷思。
苏女士7年前确诊罹患退化型失智症-阿兹海默症,7年来她持续上国画花鸟班、山水班等课程,学习新事物,还学习唱卡拉OK。好客的她,常准备点心、茶水,招待邻居来家里下午茶,大家聊聊天、说说笑。因为这些刺激,加上先生的支持,让她的记忆得以维持,没有继续退化。
回忆失智症发病经过,苏女士说,有好几次遇到老朋友、老同学,不管多努力回想,她都想不起对方的名字,还有一次到平常很熟悉的捷运站,一下捷运,却感觉“好像到了第三空间,对空间很不熟悉”,完全不知自己身处何处,此时她很
慌张,待在原地好几秒,深呼吸想一想,便顺着人潮到马路上,好不容易才想起自己要转哪班公车回家。
不只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苏女士也常忘记正在煮东西,等食物都烧焦了才发现,切菜也常切到手,曾有一次煮面,她忘记用筷子,用手直接捞面,结果手烫伤。她先生认为这不太正常,建议就医,第一位医师认为只是单纯健忘,开了维
他命、促进血液循环药物,但情况没有改善,后来找了对失智症较熟悉的医师,透过影像学检查,才终于确诊、接受治疗。
苏女士说,当知道罹患的是失智症,“脑中一片空白,想着怎么会是我?完全不知该如何走下去。”心情非常忧郁、沮丧,因为害怕走失、别人异样眼光而不敢出门,她向医师提到这样的情况,医师开了抗忧郁、抗焦虑药物,她的情绪变得比较平稳,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参加了台湾失智症协会病友团体,得到许多讯息,不管是医师、失智症协会工作人员都强调,“一定要走出去!”她也就开始积极学习新事物,以刺激脑部,避免记忆退化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