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就先谈谈碳水化合物吧,碳水化合物与另外两种宏量营养素 (脂肪和蛋白质) 一样,都能够提供能量为人体所用,而碳水化合物每日所占的比例,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所制订,每餐摄取量大约为50 – 65%。可能你会问,为什么需求那么大呢? 因为相对脂肪和蛋白质而言,碳水化合物比较容易消化,能够快速提供能量。
既然要大量摄取,那要吃什么食物才有呢? 碳水化合物普遍存在于五谷类(大米、小麦)、水果、汽水等等食物当中,如果要细分的话,有单糖、双糖和多糖,不同的结构好比火车一样,单糖只有火车头,双糖就连着一个车厢,而多糖就有很多车厢。
碳水化合物有什么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除了提供能量 (4 Kcal)、构成细胞和组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节省蛋白质。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能提供足够能量供人体使用时,人体会利用*蛋白质提供能量,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某些人虽然努力做健身运动,但仍然不能够建立足够的肌肉,除了摄取蛋白质不足够外,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亦有影响。
* 这里所提及的蛋白质是指不完全蛋白质,详情于日后文章再谈。
复杂的糖类是否比简单的健康, 影响血糖水平比较少呢? 基本上,影响血糖水平的情况是大同小异的 (毕竟到最后都会变成最细的分子:葡萄糖),实际消化的速度取决于食物的制作过程、个体消化能力差异以及其化学结构,例如果糖是属于单糖类,但其消化速度却比淀粉质(多糖类)为慢。
完结这篇文章前,提及一下升糖指数 (GI – Glycemic Index)及血糖负载 (GL – Glycemic Load) 的概念。大家应该对升糖指数比较熟悉,代表食物消化后影响血糖水平的速度,愈高代表释放速度愈快,而血糖负载更能够反映食物分量与血糖水平的互动关系,它的计算是以血糖指数乘以一份食物中糖类所占的分量,希望有机会再深入探讨。
侯启明的人生信念是希望准确地传递有实证的健康及营养知识与大众,透过科学方法,令客户改善健康,提升运动表现和建立持续的健康生活习惯。而侯启明亦相信人类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透过适当的营养补充,就能改善体质,达至优质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