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是初期佛教的核心名相之一,目前研究尚不充分。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学界对“处”的语义及义理内涵已形成诸多共识,但也有冲突,争议的核心在于它是否包含无为法。此外,初期佛教对“处”所作的施设具有怎样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也是亟需学界回答的问题。本文根据初期佛教文献,以学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此进行研讨后得出如下结论:

(1)十二处是因缘法,无为法不是因缘法,所以十二处不应包括无为法。

(2)处的施设具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意义:从理论看,明确了初期佛教的范畴;奠定了以有情为中心的思想基础;构建了佛教认识论的理论依据;确立了佛教中道二元论的理论架构。

从实践看,明确了观的对象、结果与内容,是解脱实践的指导。

本文的学术贡献在于:从初期佛教文献出发,确认了十二处不包括无为法的文献依据。初步探讨了施设“处”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