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戊戌变法前后,他就呼吁人们学佛、信佛,到了晚年,他对佛学的研究简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一九二二年开始,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院任教期间,开始对佛学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佛教的源头、佛教的传入、佛教的演变等诸多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指出佛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这是用现代的眼光对佛典内涵理解的高度升华。对于佛教中最为玄妙的“业与轮回”“无常与无我”“解脱与涅槃”,梁启超都从哲学的角度,运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一些科学知识,进行了解释。同时,梁启超还对流传甚广的众多佛教经典进行了考证和校订,从而廓清了一些佛教方面的疑云。同时梁启超先生还在众多的著述中用大量的笔墨来抒写佛学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于人们全面解析梁启超先生的思想和学术具有重要的帮助。梁启超的著作浅显易懂,深刻触及到佛典的本意。是全面了解佛学文化、领悟佛教意蕴的首选读本,同时也是研究佛学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佛教之反对印度旧教言灵魂者何也?旧教言轮回言解脱,佛教亦言轮回言解脱,独轮回解脱之主体,旧教惟属诸么匿,佛则么匿与拓都并言之,而所重全在其拓都,此其最异之点也。故此主体者,佛教不名之曰灵魂,而名之曰羯磨,旧教言灵魂。虽各各不同,然皆言有一“神我”,我为所轮回体,神我为能轮回体。佛教以为若此沾滞于小我,是求解脱而反系缚也,故排之而立羯磨义。

有些修行人,因为具足前世的福报和即生的努力,无论时间再长、再辛苦、再劳累,都愿意修行下去。而有些人只是试一下,修不好就离开。所以经常换道场、换上师、换传承,这是不成功的标志。我小时候放牦牛,有些牦牛很聪明,在一个有草的地方一直吃,吃饱了就睡着。而有些牦牛这里吃一点、那里吃一点,从早到晚跑来跑去,结果到太阳落山,肚子还是饿的,睡都睡不着。当然,这个比喻也不敢用在修行人上,但也可以说明,在遇到上师和佛法后,应该几十年如一日地稳重修持,不应跑来跑去。人生很短暂,若没有正确定位,修行则不可能成功。就像一位学生,换了很多老师,最后的结果就是学业不成功。当然,求法是可以的。希望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好好观察,看如何才有利于修行成就?

科学哲学宗师卡尔·波普尔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认为,由于人类根本无法预知人类知识的增长,而历史进程又受制于人类知识的影响,所以人类无法对未来的历史进行预测,因此所谓的“历史决定论”实际上是毫无可能的。

世事悠悠,探索未知与无限的可能性总能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