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古代生活,一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时中国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本课程避免只缕述历史上不同时段人们的衣、食、住、行种种,而是以动态的方式,透过不同的主题,集中介绍与探讨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中国(即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等,藉以呈现古代中国的不同面相。透过本课程,学员可以认识到中国史上人们的生活,以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并可培养历史的眼光和思维,以更宽广的视野与同情的理解看待事物。

第一讲 导论:什么是日常生活史?

(一)学期论文 60%(每名学员必须完成一篇约6000字的论文。论文题目由学员自订,但必须在撰写之前得到任教老师许可。)

(二)导修小组报告、评论及讨论表现 40%(每名学员均需准时出席导修,进行一次专责报告及一次专责评论,其余堂次则应该在旁听的同时参与有关内容的讨论。导修评核分数安排:小组口头报告占6%,并缴交一份1500-2000字的书面报告20%;专责小组评论 10%;参与讨论4%)

本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