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纪
谈到中国古代生活,一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时中国人生活中的衣
谈到中国古代生活,一般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时中国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本课程避免只缕述历史上不同时段人们的衣、食、住、行种种,而是以动态的方式,透过不同的主题,集中介绍与探讨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中国(即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等,藉以呈现古代中国的不同面相。透过本课程,学员可以认识到中国史上人们的生活,以及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并可培养历史的眼光和思维,以更宽广的视野与同情的理解看待事物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
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现证明,中国在六世纪中期就已开始使用石材作为传承佛教文本的媒介,正如安阳小南海石窟的刻经题记中所说 ‘镂石班经,传之不朽’,较之纸质文本的脆弱和容易修改,金石被视为长久保存佛教经典的首选载体。伴随着佛教在中亚和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佛教石刻材料逐渐呈现出多样性趋势,不再局限于佛教经典的镌刻,大量与佛教相关的碑刻题记与墓志也不断涌现,成为研究当时佛教流布与社会信仰状况的重要资料。 2019年8月20日至21日,‘中亚和东亚地区的佛教金石雕造、保存和研读’ 研讨会在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 (St Anne’s College) 举行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
古时大笙称为“竽”,小笙称为“和”。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上已有关于“和”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的诗集诗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
基督教在英国早期发展有新发现
基督教在英国早期发展有新发现,考古学家在英国圣维多兰达(Vindolanda)一座六世纪教堂废墟发现极为罕见的圣杯碎片,历史可追朔至公元五至六世纪。 圣维多兰达教堂具六世纪历史,考古学家在废墟中发现的圣杯碎片视为极罕见,该座教堂于罗马城堡之内,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南面。圣杯碎片共有14块,可追朔到五至六世纪,是英国在该时期唯一幸存的部分圣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