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日食将于6月21日发生,不少地方将可一睹日环食奇观,距离香港最近的地方有厦门、金门、嘉义等地(见附图)。虽然香港只能看到日偏食,但食分也达到0.89,即在本港最多可看到太阳被月球遮蔽了89%的直径,在香港未来50年也不会再遇到更精彩的日食现象。
其实在今个6月及7月,共出现了2次月食(6月6日半影月食、7月5日半影月食)和1次日食,有朋友会疑问究竟日月食是经常发生的吗?出没的规律如何? 这些问题自古以来都引起人们深思,而聪明的古人亦很早找出部分答案。
我们知道﹕
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与地球排成一线,此时必然是新月(朔)﹔而发生月食时,太阳与地球、月球排成一线,那必然就是满月(望)。因此日月食的发生条件一是朔望月,周期是29.53天。
但由于月球绕地公转的轨道(白道)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黄道)是倾斜了5°9’,所以并不是每个新月或满月均能出现日月食。要发生日月食,在朔与望时,月球必须经过黄道与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分别是升交点和降交点。月球要从一个交点经过另一交点再回到最初交点的周期是27.21日左右,这就是发生日月食的另一条件,称为交点月。
故此,大约每6个朔望月就会遇上6.5个交点月,此时新月或满月刚好位于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日食及月食将不能避免地各发生至少一次(包括半影月食),是为食季。每个食季之间约相隔173.3天,所以每一年就必然遇上至少两个食季,即每年至少会有两次日食及两次月食。
另外,由于月球运行到交点附近时理论上有长达35天的时间适合发生日月食,比朔望月要长,所以有些时候同一食季甚至会出现三次日月食,就好似今个夏天6月及7月,分别出现月食-日食-月食的情况。而上一个食季是在2019年尾至2020年初,分别发生了一次半影月食及一次日环食(见顶图)。
最后一提的是,由一个食季经另一个食季再到下一个食季,时间约长346天,比一年稍短,称为食年。所以有些时候,一年之中可能会遇上3个食季,最多可见到共7次日月食,上一次在1982年,下一次则要等到2038年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