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BV)负担最大的国家,现时约有87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占全球感染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只有1610万人(19%)被诊断出患有乙型肝炎,280万人(10-11%)正在接受治疗,而每年会有30万人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普及乙型肝炎筛查,并将乙型肝炎病例纳入基层医疗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管理,将显著减少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和经济负担。
最近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系的研究,提出两种共同护理模式,在基层医疗中广泛实施乙型肝炎检测、随访和/或治疗,而不只是使用内地目前的专科护理服务。研究结果显示,共用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内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素,并可预防乙型肝炎相关的死亡。另外,将乙型肝炎和后续护理转移到基层医疗体系,成本效益可能更佳;而进一步将抗病毒治疗纳入基层医疗系统,效益成本亦可能进一步提高。这种共用护理模式可能会显著改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品质,并对内地有关乙型肝炎的健康政策和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在香港,乙型肝炎流行病况与内地相若,诊断率和治疗率也大致相同,所以内地的实践与经验可能适用于本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指引,我们鼓励在基层医疗体系实施乙型肝炎检测、抗病毒治疗及与专科共同护理模式,以减低乙型肝炎对市民健康的威胁。
<刊载于《am730》,2022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