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陈佳慧报导】根据卫福部统计,死于肝癌的患者中,约有60%的人为乙型肝炎带原者。而台湾35岁以上成人中,就有180万人是乙型肝炎带原者,却近4成患者并不清楚自己有乙型肝炎感染状况。高雄荣总胃肠肝胆科陈文志医师呼吁,乙型肝炎初期症状不明显,最常见像是疲倦,但诸多疾病也有相同症状,因此民众应就医筛检,若肝功能指数异常就要小心是否为乙肝。
乙肝患者自行停药 引发急性肝炎进急诊五次!
陈文志医师分享一名年约40岁的乙肝患者,在健保给付下吃了三年的口服药物治疗,三年后因健保给付期满而停药,选择自费治疗,因自费负担太大,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自行停药,结果陆续并发急性肝炎五次,差点危害性命!医师强调,乙肝口服药物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减低血液里的病毒量,以达到测不到乙肝病毒之目标,避免肝脏反复发炎、改善肝脏纤化,甚至逆转肝硬化,但却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再复发的几率非常高。
乙型肝炎目前仍未有可完全治愈的方式,主要透过口服药物抑制病毒复制、进而降低肝指数,或使用干扰素使免疫系统调和,刺激免疫系统来达到表面抗原的消失。陈文志医师表示,针对特殊族群,像是肝脏代偿不全、肾功能较差、以及洗肾等患者就建议使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对抗乙肝病毒。口服抗病毒药物只需一天一颗、抗药性低、副作用小,甚至不需空腹服用,若患者本身还有共服用其他药物,药物交互作用也低,因此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方便且安全的选择。
乙型肝炎多数病人无症状,民众应及早筛检治疗,不要等到出现黄疸、腹水等严重症状才就医。陈文志医师表示,一旦发现自己是乙型肝炎带原者,建议每半年要定期回诊追踪,若检查时发现肝有明显的发炎、纤维化或血液中病毒浓度大于2000个IU,合并肝指数大于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代表已转变成活动型乙肝,应马上接受治疗,并每三个月回诊追踪。他表示,乙肝只要好好长期治疗,肝脏就不会发炎,就不会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可降低罹患肝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