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属于通识课程“自主学习”的一环。 学生借由参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之国内外知名大师演讲,参观展示,参与科教活动,而获得科技、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等相关议题的学习。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结合本馆及朝阳科技大学、东海大学相关资源,于周五下午或假日举办相关议题讲座,每半年拟定一个讲座主轴,各举办8-12场次之演讲。期望透过此活动之举办,能引发青年学生对于对自然科学、工程科技、环境变迁与社会艺术人文之兴趣与关切,提升科学、社会、人文素养,进而投入该領域之研究参与,造服社会人群。

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实乃着重引导学生主动关怀、探索与实践人类的终极价值与智慧;同时通识课程所提供的知识,不是专业课程的浅薄化,而是具有厚实感的基础知识。本校根据创校传统、校训与办学理念订定通识教育定四大基本素养:求真素养、笃信素养、力行素养与宏通素养,以具体落实本校通识教育之理想。希望本校学生能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在通识课程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其通识教育基本素养,并期待能终身学习。各种基本素养并订有具体的学习成效指标,以做教学与学习成效之自我检证的具体指标,分述如下:求真素养(自然领域):1.学习自然科学的方法或哲学以探索物理与生命世界的微妙,2.发挥就事论事的精神,3.能参与科学议题相关的公共事务。笃信素养(人文领域):1.学习人文精神以探索内在自我与领会人类文明的深层价值,2.发展自律精神,3.能运用理性进行道德推理。力行素养(社会领域):1.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或哲学以激发学生的倾听与沟通能力,2.承认与尊重多元差,3.实践民主审议的精神。宏通素养(跨领域):1.追求人类的整体价值,2.融通求真、笃信、力行等素养于个人生命之中。各领域的课程对于学习成效指标可以跨选,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