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6
阅读《棉花里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的好处。
【小题2】以第⑧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小题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9-20七年级下·山东泰安·期中
知识点:记叙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藤野先生》(节选),完成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⑪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⑫“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⑬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者:鲁迅)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我”和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四件事。
【小题2】试品味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题3】“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惊和不安?
【小题4】选文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塑造藤野先生?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密林深处百丈山

⑴突然就这么一路向北,就这么和百丈山有了一段不解之缘!

⑵走在绿意浓郁的小径,偶遇几棵野草莓,小心地摘几个放进嘴里,满口生津,心情也随之欢悦起来……

⑶细细的小道从长坡上缓缓而下,蜿蜒曲折地延伸着。阳光经茂密的绿叶过滤照洒下来,如同钻石芯一般没有一丝污点。小道的两侧,各种不知名的树木,伸展着枝叶,挤挤攘攘,争相生长!处处苍翠,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清新!

⑷微风携带着欢歌笑语从树梢轻轻拂过,眼前邂逅的是一股清流从远处山林缓缓而出,一种深居山林的静谧在我的思绪中流淌!

⑸恋着这一方溪涧,却不能做更久的停留,因为胜景更在前方!越往前走,步履愈发艰难!没有路径,四脚攀爬!好不容易抓到可助力的枝干,一不留神,却如滑冰一样“嗞溜”一声往下俯冲而去!好在前面高个同伴起到了缓冲作用,总算有惊无险!

⑹是的,没错,就在这里!距离百丈山最大的飞瀑只有六分之一路程!可我却想到了退缩!前方崖壁,流水下渗,长了青苔,脚下是松软的水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滚下山涧,天哪!我不敢想!看着同伴“飞檐走壁”,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该如何直面我的胆怯!

⑺心下自是怯懦,眼里却盛满了不甘!我想试试,我要试试!咬紧牙关,绷紧神经,一百万分的谨慎,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终极冒险!

⑻同伴见我拿定主意,不离不弃地陪护在左右,引导着正确的攀岩路径,时而为我加油打气,时而伸出援手适时托我一把!就这样一点点靠近了!近了!

⑼近了,近了!我们欢呼着迎接最艰难的几步!只见一条长白瀑布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夺目!涛声阵阵,烟水悠悠。如烟如雾的水丝飘在脸上、脖子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我想要掬一棒晶莹的水珠,她却如调皮的少女,从我的指缝间悄悄溜走,又悄悄地伏在我的耳际呢喃,倾诉着衷肠……

⑽满山苍郁,天也蓝蓝。徐风阵阵,乱了青丝,绽开笑颜,撩起情怀!百丈山的飞瀑啊,叫我如何不为你痴狂!

⑾顺着陡峭石径往下三五步,站在一方岩石上。透过密林深处,我看到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秘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与秀美的山峦、横斜的枝叶,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百丈山的飞瀑又是一种别样的情趣,万般的风情!百丈山的飞瀑亦是多情的种子,她将浪花飞起,溅落成滔滔巨流,醉了百丈山的春色,丰盈了百丈山的山林,也把那一抹清凉驻进了游者的心中!

⑿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回望百丈山,一抹夕阳盈立在缥缈的山峰上!斜倚松枝,纵有千般不舍,也难奈静流霞光!

⒀启程归航!

⒁别了,我亲爱的百丈山!

(选自美篇随笔,题目有改编)

【小题1】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请找出其一句,并写出其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小题2】细读文章,请归纳出百丈山环境的特点。
【小题3】探访百丈山,作者心绪起伏。那么,这一路前行,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简要概括
欢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是一篇抒情性很浓的随笔。请仔细阅读,然后找出其中运用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的一个句子。
阅读《酿甜》,完成下面小题。

酿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幕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望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峰。在曲靖的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那色是彝语里彝族人的意思;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小题1】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
【小题2】赏析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
【小题3】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用意何在?
【小题4】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