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大豆纤维被,把我婆婆冻感冒了,还是货真价实的棉花被靠谱
俗话说,冬至一过,牛皮都吹得破,冬至的风呼啦呼啦的,这两天真的特别冷。
冬至那天我们扫完墓就把我婆婆接了过来。让她在城里住一段时间。晚上我给她铺上了新买的棉被,是我在京东买的。
但是没想到今天早上起来我婆婆说一晚上没捂热,昨晚我还给她加了电热毯,她说下面有电热毯是热的,但是上面那个被子又轻又薄,一点质感都没有。

网上买的被子,软乎乎的,可是盖着没暖和
我听到我婆婆的话,忽然想起来以前我外婆也是这样跟我说,小时候冬天放了寒假我就喜欢跟我外婆挤在一个床上。我外婆说老人家就要盖那种厚重的棉花弹的大棉被,那样子盖在身上呢有重量,才能压得住热气。
我早上摸了一下我婆婆的被窝,真的是冰凉冰凉的,今天中午赶紧趁下了班的中午休息时间,去我们附近看看,听说那里有个弹棉花的地方,我没有棉花,我想现场去买点棉花,给我婆婆弹一床新棉被。
如果棉被店不是那么生意忙的话,明天或者今天我就能够把棉被带回去给我婆婆盖了。

说到棉花被子,真的是童年的回忆,现在大家都是在网上买各种品牌的成品被,不再是各家各户种棉花,摘棉花,然后再送到弹棉花的店里把它弹成厚厚重重、又特别保暖的棉花被,盖在身上热气腾腾的,又舒服又暖和。
尤其是小时候,乡下谁家娶媳妇嫁女儿,棉花被一定是必备的嫁妆,大红被单裹着厚厚的被子,由送嫁的亲人挑着送入新家,立马就有了家的温暖感觉。
小时候最喜欢家里翻新棉被,家里请了手艺人,就会杀鸡做红烧肉,还会煮荷包蛋吃。
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周末的时候在家里看弹棉花的,看弹棉花的手艺人戴着帽子,戴着口罩,小时候还不知道口罩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戴口罩还能防止细菌的侵入和疾病的传染,那时候就只知道猜戴了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更多的棉花碎片。

他们像弹琴一样的匡起匡起地弹着他们那个弓,声音翁翁的,又悠长又带着一种厚重的磁性,特别好听。弹一会儿他们就加一层棉花,然后铺上一层横平竖直的棉纱线。用一块厚厚的圆木板,像锅盖的那种,在上面不停的撵来压去的,经常看到大冬天他们弹棉花,弹的满身都是汗。把棉袄脱下来,穿着薄薄的衣服,可见弹棉花是一件体力活。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他们用红红绿绿的丝线,给弹好的棉被圈上一个大大的“喜”字或者是“福”字,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圈一个“吉祥如意”。还在下面把当时的年月份圈上去。那时候觉得很有意思,觉得他们像是在作画。由于经常写这些字,他们圈出来的这些字还挺好看的,用彩色棉线圈出来的那个什么喜啊,福啊,吉祥如意呀,特别好看又喜庆。

他们还能用一根棉线连续的圈出年月日,比如2023.12.23这样的数字,能够用一根线连续不断的圈成,真的是熟能生巧啊。
家里要嫁女儿,家里准备的棉被不是6床就是8床,富庶的人家,会在嫁妆里置办上十床厚厚的大棉被。
新娘子出嫁那天,我们的那里的媒婆一定会给棉被里面塞上几个煮好的红鸡蛋。到晚上闹洞房的时候,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把手掏到放到棉被中间去掏那个煮熟的鸡蛋。据说抢到了这种煮熟鸡蛋的人就会沾到新人的喜气,以后的人生就会越来越顺。
一床新娘棉被经常它是不会打开的,它被捆得好好的,媒婆会在中间那个部位放上放上鸡蛋,当然肯定是用塑料袋包好了的,只要谁是能掏着这个鸡蛋窝,那他来年必须走大运。
我对棉花不识货,我就叫了我单位的一个大姐跟我去弹棉花的那个店里边去询问有没有现成的棉花卖。
小时候我记得家里边每家每户是会种棉花的,每年种的棉花,到了秋天就要自己去摘棉花,攒到了十斤或者十几斤就可以弹一床被子了。
以前是请到家里来弹,后来就发展到了去镇上,镇上专门有一个弹棉花的店铺。
大姐帮我看了,说棉花店里棉花铺里的棉花不错,我就买了12斤,棉花15块钱一斤,12斤的话,那就是180块钱,然后他会负责给我弹好,我让他给我弹一个200×230的棉被,因为我之前家里边买的就是这个尺寸的被子。

网上买的大豆纤维被,看着新,但是在这个大冬天盖的真的没有暖和气。我买了180块钱棉花,再加上120块钱手工费,这双棉被300块钱,也就12斤的货真价实大棉被才300块钱,我真的觉得比网上买的那种那种什么大豆纤维什么的好多了,那个只是外表好看一点吧,你根本就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材质,最关键的是我婆婆已经帮我实践了,她昨晚盖了那个被子,她都冻得瑟瑟发抖,差点把老人家冻感冒了。
大家在冬天盖的是我这种大棉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