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周评|利多因素淡化 近期行情偏弱
中国棉花网专讯:国庆节后一周(10月7-11日),ICE期货市场波澜不惊,当周的最重要事件是美国农业部供需预测。由于本月报告意外偏空,期货价格在报告发布后由涨转跌。整体上看,市场缺乏新的利好消息推动,呈现弱势盘整的状态。
根据最新的报告,受飓风给美国东南棉区造成损失的影响,2024/2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下调30万包,符合市场预期,美国出口量同步下调30万包,加上国内消费量减少10万包,导致美国期末库存有所回升。同时,由于中国棉花进口量调减了50万包,全球出口量同步下调,抵消了美棉产量减少的利多影响,因此总体看报告呈现偏空,和市场预期相反。
本次调整之后,美棉产量从1451万包减少到1420万包,出口量从1180万包减少到1150万包。截至10月3日,本年度美棉承诺销售量累计达到514万包,低于去年同期的582万包,是2015/16年度以来的同期最低,仅完成USDA出口预测的46%,远低于过去五年年同期均值60%。本月,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的棉花出口预测均减少,再次说明本年度棉花消费和贸易形势转差的预期。
国庆节前,受美联储降息、中国推出一系列强劲经济刺激措施的影响,美棉期货出现一波涨势。不过进入10月份之后,随着的政策利好的消化,市场逐渐趋于平静。上周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CPI上涨0.2%,同比上涨2.4%,P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8%。整体上看,通胀数据略高于市场预期,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美联储继续降息的可能性。此前,美国的非农数据也大超预期。在以上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的前提下,市场押注美联储不会继续大幅降息,甚至年底可能不降息。在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程度加剧、通胀数据欠佳的情况下,美元指数已经涨到8月中旬以来的最高点。
据棉商反馈,最近一周国际现货成交略显活跃,一方面可能是期货价格有所下跌,市场在70-72美分触发了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可能是各国工厂原料库存不足、难以较长时间不采购有关。从供需来看,未来的产量预测可能还会继续调整,但不会影响到本年度的整体供需形势。下一阶段的关注重点应当是宏观面和外部环境对棉花消费的影响,短期来看市场可能走势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