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现症状

马铃薯疮痂病发病初期在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侵染点周围的组织坏死,使得块茎表面变粗糙,质地木栓化,几天后形成直径0.5厘米左右的圆斑,病斑表面形成硬痂,疮痂内含有成熟的黄褐色病菌孢子球,一旦表皮破裂、剥落,便露出粉状孢子团。

很多突起状病斑,通常在开裂后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凸起状,之后随着病斑扩展,中部木栓化的组织逐渐脱落,形成凹陷状病斑。但平状病斑即使严重发病也不伴随有凹陷,只是表皮下的组织褐变坏死。同时,由于表皮组织被破坏后,因而很容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造成块茎腐烂。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症状,但薯块表面会出现疮痂。

二、发病原因

病菌可随种薯越冬。病菌也能在土壤中越冬,并腐生多年。病菌可由病薯、土壤、家禽粪便及地面流水传播。幼薯表皮木栓化以前,病菌可由皮孔或伤口侵入而引起发病。薯块表皮木栓化后,病菌很难侵入。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 -30℃ ,土壤较干时发病重。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的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的厚皮品种较抗病。

三、发生条件和特点

疮痂病从开始结果时候感染,随着土豆膨大而发展,膨大期最盛。内蒙古、河北、陕 西等省的病斑主要以凸起型为主,山东、四川、山西、甘肃省的为凹陷型病斑,平状病斑 在云南、黑龙江、山东的个别地区相对较多。

1、病原的存在:土壤自身带菌和种薯带菌传入土壤,继而繁殖。在防治得当的情况下 当年当季不会形成危害;在防治不当的情况下,当年当季就会形成危害。马铃薯收获后, 通过病残体及土壤存活,有的细菌通过不断繁殖存活长达十年难以根除。

2、温度和土壤的酸碱度: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特别是在28℃左右的中性 或微碱性砂壤土环境中,极易引发疮痂病。细菌在PH值为6-7时是存活繁殖最好的环境,在 pH5.2以下却很少发病。 而马铃薯适宜高产的PH值为5.5-7.0。因为使用化肥追求高产,连年种植条件下土壤碱性增大,有利于细菌繁殖,同时也使 得与之有拮抗关系的有益菌减少。所以在气候干旱、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PH:5.5-7)或碱性的马铃薯田处于高温条件下一般会发病较重,并且在土壤偏碱性、连作重茬 严重的地区发病率较高。

3、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马铃薯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品种改 良之后皮层较薄,早期生长较快,也易于被细菌侵染。

4、中微量元素失衡,主要是钙肥、硼肥用量不足。导致马铃薯生长不良、免疫力低下 。

5、块茎膨大期,人工浇水或集中降雨,细菌病原会因为有充足水源而快速繁殖或转移 ,低洼地块积水较多往往发病较重。下水头往往容易成为危害蔓延的重点。细菌菌源具有 好氧特征在透气良好的沙壤土、沙质土中繁殖快,因此雨量多、夏季较凉爽的年份,或者 高温干燥天气,非酸性的砂壤土发病重,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发病也重。

四、综合防治及对策

1.注意轮作。重病区可与谷类作物包括禾本科或保水性好的豆科、百合科、葫芦科实行4年轮作。易选微酸性土壤,既能排水防涝,又能抗旱保湿的岗坡地为佳。

2.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翻前或者旋耕前喷洒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土壤杀菌,也可以播种时进行沟施喷洒灭菌。

3.无病种,建立无病留种田,防止种薯带菌入田,一定不要从病田区调种。提倡整薯播种,减少因伤而感染机会。

4.种子消毒,杀灭种薯携带的菌源,杜绝外部传染;防止土传菌源侵入种薯而带入,使病原进一步繁殖造成潜在危害,减少病菌来源。

5.调节PH值。碱性强的土地,在喷施封闭除草剂时可加入多元生物调酸剂对土壤加以调酸。

6.合理配肥。注意有机肥、有机肥、生物肥的合理使用。土豆疮痂病不能用药物很好的治疗, 根本原因是大量化学肥料残留造成氮、钙比不平 衡,土壤PH值大大低于正常范围(5.5—7.0)。因此除了大量元素外,一定要配用中量元素肥料和有机肥、生物菌肥,叶面喷施要增加使用钙镁硼等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确保养份齐全合理,使秧苗健壮抗逆性强,不缺素。 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多施酸性肥料和有机肥,不要用带病薯块和植株沤肥。也可以选用现成的营养齐全的有机无机生物复混专用肥。一般氮磷钾含量在30-40%,有机质含量10-20%,氨基酸10%,腐植酸8-15%,专用有效生物菌>0.2亿个/克。土壤进行了土壤杀菌消毒后,从拌种到复合肥都运用生物菌,就可以迅速培养有益菌群,挤占土壤中生活空间,以菌克菌,拟制病菌繁殖,降低土豆患病率。

7.化学防治。抓好防治关键时期与时机,用专业性药物减轻疮痂病危害。马铃薯疮痂病在块茎幼果形成时候就开始侵染,并随着土豆长大而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从坐果开始就进行用药。在加入硼钙镁微肥同时加入专治疮痂病药剂以遏制疮痂病菌的繁殖,同时还能预防疫病、炭疽病、黑胫病等其他病害。

8.灌水是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措施。土壤干燥、通气性好的地块易发病。所以要加强田间管理,在块茎形成期及膨大期注意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注意排出田间积水,可以有效地防止马铃薯疮痂病害。

来源:网络搜索整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