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习俗你知道多少?初八谷日节带你分五谷、惜粮食

年假过得飞快,转眼已经来到大年初八,年夜饭的香气仿佛仍在鼻端,春晚仿佛才在昨日落下帷幕,春节假期就过去了。

很多私企选择在今天开工,由于初八有“发”的寓意,希望在这天开工能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其实正月初八不仅仅是开业的吉日,也还有很多习俗。


01

初八习俗

√ 谷日

正月初八又称谷日节,传说中是谷子的生日。在古时候对天气情况的掌握远比不上现在这么精准和及时,都是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的丰收情况,尤其是在初八这天晚上,天气晴朗则预示着这一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天气阴则反之。

谷,不管是在当时的农耕社会还是现在,都是社会至关重要的粮食,在这天讲究要观谷、食谷和养谷。


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含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

在这个我们早已疏离了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新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 顺星

中国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顺星节的祭星仪式在夜里举行,有钱人家摆108盏灯花,一般人家也可摆49盏,最少是9盏,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罗侯和计都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灯碗形似小小高脚杯,有泥质的也有铜质的,内放豆油,灯捻用“灯花纸”捻成。

祭拜后,由主妇把这些灯花分别摆放在寝室、厨房、客厅的案头、炕沿儿、箱柜以至院内台阶、角路、门洞等处,宛若一次烛光晚会,名曰“散灯花”。在灯花群中,长辈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


√ 放生祈福

会在初八这天将家里养的一些鱼、鸟、乌龟等动物放归野外,让它们重获自由。

选择在初八这天放生是有两个原因的,首先鸟是吃谷子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其次是这天是顺星日众星下界聚会之日,这样能让众星宿看到自己的善举,从而得到祝福和庇佑。


02

谷日节识五谷

初八这天被当作谷子的生日,可是很多人都还分不清五谷具体是什么,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中有所耳闻,在过年期间也听过五谷丰登这样的吉祥话很多,五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在古代的时候,有将“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称为五谷,也有将“稻、黍、稷、麦、菽”称作五谷的,而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还有“六谷”之说,指稻、黍、稷、粱、麦、苽六种农作物。

到现在的时候,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指的就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人们也习惯地将米和面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 稻

通常被称作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由于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出现了旱稻、海稻等,稻成熟之后结谷,去皮之后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大米。

√ 麦子

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类型。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质燃料。


大麦通常被用到炖汤和炖菜中,大麦粉可以使汤和酱汁变黏稠,而磨碎后烘烤过的大麦可以制作充当咖啡替代物的麦芽,也可为各种食物增加甜味;燕麦最常吃的就是燕麦粥和燕麦片,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量的食品。


√ 大豆

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例如:豆奶、豆腐、豆浆、豆皮、豆干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物,不仅美味还富有营养。

但要注意,杂豆和大豆是两类食物,杂豆指扁豆、绿豆、红豆、豌豆、芸豆等;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


大豆的蛋白含量要高于杂豆很多,质量也比较好,而杂豆提供了大量的淀粉、钾、维生素B1等,是主食中白米白面的完美搭档。


√ 玉米

玉米又名为玉蜀黍、珍珠米、玉高粱,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平时多吃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

玉米的品种类型很多,有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黑玉米和普通玉米,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喜好选择。


√ 薯类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薯类广为人知的一大特点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都是精制米面中较为缺乏的。

过年期间的每一天几乎都有特殊的意义,正月初八这一天也不例外,按照老一辈的话说,这一天是开工日,代表着假期结束,要开始新一年的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