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身边的中药——薏仁
晨起后易出现头昏身重、四肢酸懒、舌苔厚腻等症状。多因运动量少、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足、过食肥甘厚腻,且生活压力大,脾虚湿盛所致。这时许多人选择薏仁,来健脾利湿。
薏仁味甘淡微甜,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52%-80%,蛋白质13%-17%,脂肪4%-7%,是我国传统的价值很高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等。
薏仁主要有生薏仁和炒薏仁两种用法:
(1)生薏仁
生薏仁就是没有经过炮制的薏仁。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利水的作用。中药学中有句话叫“生泻熟补”,所以生薏仁擅于脾虚湿盛,偏湿热或是脾虚不甚者。头昏身重、四肢酸乏、大便黏、舌苔厚腻,而小便偏黄、舌偏红者更宜食用。要注意,生薏仁的药性偏凉,不宜长期使用。
(2)炒薏仁
将薏仁放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后炒至表面微黄色然后晾干后即是炒薏仁。
经过炒制后的薏仁药性就偏于平和了,它的健脾作用和利湿作用都比较好。炒薏仁能温脾、健脾,尤其适合脾虚湿困,偏于寒湿或热象不明显,头昏身重、四肢酸乏、大便黏、舌苔厚腻,而有大便稀烂黏腻、手脚凉、怕冷的人;或脾虚长期服用者。
薏仁常用药膳的制作与服用方法:
薏米赤小豆粥
材料:大米100克、薏苡仁10克、赤小豆10克。
做法:全部材料洗净,薏苡仁和赤小豆放锅中浸泡2小时,大火煮开,放入大米,煮至滚时稍搅拌,再改中小火熬煮1小时既可。也可将赤小豆、薏米打成粉,热水冲服,更加方便。
功效:赤小豆有利水、消肿、健脾胃的功效。还可加少许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之功。三者共奏健脾祛湿之效。
(偏热宜生薏米;偏寒或长期服用宜用炒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