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款真正好吃的粽子,端午节的情怀都在米食中

端午食粽,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节日习俗。

古人以柊叶、箬叶包裹稻米煮成尖角,曰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日本文献中记载称之为:"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用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中国日报》Chinadaily向海外介绍端午节的由来、龙舟与粽的前世今生。

关于端午节最广为流传的还是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一生忠贞爱国,在得知楚国即将灭亡之时,他感叹已无力救国,

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打捞屈原,撑着船从四面八方赶来,

为了使他的躯体不被鱼虾所食,纷纷往江中投放角黍(粽子),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便将龙舟竞渡与吃粽的习俗流传至今。



「国博美馔」


年少时对各种节日无感。

做了很久的成年人后,越来越喜欢节日的仪式感。

村上春树说:人生如果没有小确幸,就只是干巴巴的沙漠。

所谓的小确幸大抵便是这些年少时自以为超脱而不屑顾之的仪式感吧。

年少时被爱得比较多,成年后学会了去爱别人,所以才开始重视仪式感。

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

愿意带给别人仪式感,亦是因为对别人,对生活有着爱和情。


去年发现了鼎泰丰的粽子,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在市场上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


一口气买这么多


里面有保温包



粽叶清香,

将所有馅料的味道牢牢包裹在了粽叶里,均匀地被糯米吸收,

糯米不软烂,香糯饱满,有香气。

既有北方人喜食的甜粽,也有南方人爱吃的咸粽,

不同款的粽子,有的建议水煮;有的则建议隔水蒸。







「卤肉粽」是闽台古早味咸粽的代表,

将肉燥和咸蛋黄结合,肉酱汁渗入糯米,配上粽叶清香,肥而不腻、鲜香软糯。



「鲜肉粽」,除了大块酥烂的卤肉之外,还有板栗、花生等,吃起来油润鲜香,香糯可口。


我推荐鼎泰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是因为在它之前,我是不爱吃甜粽子的。

而鼎泰丰的甜粽子:

清新甘甜,能吃到食材的本味,质朴健康中香甜绵糯。

宛如甜品。


「豆沙粽」赤豆沙一吃便知道不是机器搅打的豆沙,让我想到小时候外婆用水磨自己做的红豆沙。

绵润又有沙沙的细腻颗粒感,没有那么甜,豆沙带着红糖般的淡淡烟熏味道,

而白玉般的糯米,甘润。



「红藜麦桂花粽」还有大颗的薏仁米,里面有莲蓉。入口即化。桂花的香味馥郁又温润。

「紫米紫薯粽」紫糯米包裹着紫薯馅,紫薯有奶甜味,散发浓郁的香气,第一口就被惊艳到了,趁热吃非常香软。





又闻粽叶飘香!愿亲友端午安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