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87年前,毛主席领导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民以食为天,只从吃的食物上,就可以看出长征真是苦到了极点。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吃的是生米、野菜、窝头、土豆,在最艰难的时刻,甚至连牛皮腰带也煮着吃;他们喝的是冷水、雨水,在最艰难的时刻,甚至喝马尿、人尿……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红军上下一心,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红军统帅毛主席的伙食费与普通战士一样,是一角五分钱,毫不特殊。

进入藏族区后,由于藏族同胞受反动派的欺骗胁迫都躲起来了,连粮食也藏起来了,红军部队找不到粮食,也断了盐。战士们每天只吃苞谷、青稞,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这一顿也只能吃个半饱。

有一次,部队吃青稞面混合着野芹菜、豌豆叶子熬成的汤,警卫员吴吉清面带为难的神色,把汤端给毛主席,十分不情愿地请他吃。

毛主席看到吴吉清为难地样子,爽朗地说:

“现在全军都在吃青稞混野菜,我们也要吃,你没听说盘古时候,神农氏为了给人治病,他尝过百草嘛!我们今天为了北上抗日,也得吃点苦。吃苦是光荣的事,没有今天的苦,就没有明天的胜利。当然,这种苦只有我们才吃得下去,因为我们深信革命一定能够成功!”

一天,在行军途中,毛主席发现路边的沟壕里有一些“羊下水“(即羊的心、肝、脾、肺、肠、胃等内脏),因为当地土司不吃,所以扔掉了。毛主席觉得很可惜,就让炊事员捡回来。炊事员清理清理,烹调成一盘”羊杂“,毛主席便与身边的人员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还风趣称之为“打牙祭”。

1935年8月17日,毛主席在毛尔盖亲自召见了红4团政委杨成武,向他详细部署为红军过草地开路的艰巨任务。

毛主席部署完之后,杨成武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到红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那里,请示具体任务。当杨成武再次返回到毛主席住处后,正遇到政治保卫局长邓发汇报工作。

邓发听说杨成武还没有吃饭,就出去为他找吃的。但他找了一圈,空手而归。

毛主席听说后,马上让邓发把自己的晚饭端出来。邓发端出一个土盘子,上面盛着6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馒头。

杨成武没想到毛主席的晚饭竟然是这几个小小的青稞面馒头!他明白自己吃了,毛主席的晚饭就没着落了,所以勉强吃下两个。

毛主席再三劝他将六个全吃掉,但杨成武再也吃不下去了……

青稞面馒头

1935年10月8日,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向白阳城(今彭阳县城)并进。傍晚,毛主席率右路军到达长城塬赵家山畔、乔家渠一带村庄。

当地非常干旱,水源奇缺,这次宿营,不但没房子住,而且没水喝。红军向当地百姓买了几十担土豆,但因缺水,就没有清洗,连皮带泥蒸熟。战士们就吃着带泥的土豆,吃得嘴唇上都是泥,口里都是沙子。

毛主席拿起一个带泥土豆,简单地剥了皮,就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鼓励大家说:

“香,真好吃!同志们啊,我们今天在这里吃带泥的土豆,就是为了明天老百姓吃不带泥的土豆,过上幸福的生活。

十天后,10月18日傍晚,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湾子村。毛主席的警卫员来到村民张廷杰家的窑洞门口说:“老乡老乡,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张廷杰有点发愣:“我一个老百姓,你跟我商量啥事么?”警卫员说 “吃顿饭行吗?就我们首长一个人,感冒了。”

张廷杰爽快地说:“一个人算啥,两个三个人都没问题。”

张廷杰让妻子赶紧做剁荞面。面煮熟了,张廷杰拿出了家里八月十五宰羊时留下的羊肉臊子,舀出来一些,浇在剁荞面上。这是当时逢年过节待客的好饭。

警卫员先端上一碗稠的,不大一会就回来说:“我们首长没吃饱。“又端上一碗。两碗之后,张廷杰就等着收拾碗了,但又听到警卫员小声问:“还能给盛一碗吗?”

“能行能行,管吃饱。”张廷杰又盛了一碗,警卫员让他给首长把第三碗面端进屋,顺便跟首长聊聊。

张廷杰后来回忆说,首长高个子,脸上出了汗,首长说:“一年喽!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麻烦你了哟!”

张廷杰也没多想,回答道:“我们这感冒了捂出一身汗就好了,你出汗了就快好了。”

直到解放后,当年毛主席的警卫员来到他家里,他才知道那夜连吃三碗羊肉臊子剁荞面并在他家住了一宿的高个子首长,就是红军统帅毛主席。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前一晚,吃了一顿普通的羊肉臊子剁荞面,毛主席却认为是他一年来吃得最香的饭,可见长征是多么艰苦!

(本文由卢志丹原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