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子,什么神仙地方?

喜马拉雅山南北两麓演绎着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一个如碧水眼眸,云雾缭绕、物种繁茂

一个似脾性热辣,干枯毛躁、植被稀落

山南隆子,奇迹般的将二者牢牢握住合拢在一起。

说起隆子,熟悉的人并不多,隆子扎日山与冈仁波齐、梅里雪山在名气上并驾齐驱。

扎日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印度洋的湿热水汽,使得扎日一众山脉仙气腾腾

这样一座神仙山在哪儿呢?扎日山,位于山南市玉麦乡境内。

当我们拨开一层层云雾,越过一排排茂林,玉麦就显现出来

这大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桑杰曲巴一家三口在玉麦过着与世隔绝的神仙日子。

01

玉麦精神

直到2017年10月28日,一封***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的回信,打破了往日的平静。

其实,那些附加在玉麦身上的诗与远方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假象。真实的玉麦又是什么样?

上世纪90年代,2040平方公里的玉麦乡只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家三口人,他们在深山里过着清苦、孤独的生活。

玉麦乡距离拉萨400多公里,泽当200多公里,离玉麦最近的公路也有40多公里。那时候的玉麦鲜少有人问津,真正的世外桃源。一是因为距离远,二是交通工具是步行,路都是靠人一步步走出来。

印度洋季风在玉麦受到日拉雪山阻隔,受此影响,玉麦村气候宜人、水量充沛。遗憾的是,这块肥沃的土地却怎么也长不出庄稼,仿若真的是为修仙之人量身打造。

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确实是居住在别具特色的藏家小院里,但是他们低矮简陋的民房根本受不了长期风吹雨淋,早已变得破败不堪。

玉麦人每运一次粮食要穿越一片沼泽遍地的原始森林,翻越海拔5001米的日拉雪山,再走过一个陡峭的山谷。而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大雪封山,直到来年6月这里成为出不去进不来的“孤岛”。

其实,历史上玉麦规模最大时也有20多户300多人。直到西藏民主改革,县城里面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多数人从乡里迁了出来。只有桑杰曲巴一家三口成为了玉麦乡“钉子户”,愿意留守在这里。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留在了这里?

1963年,对印度自卫反击战迫使“钉子户”桑杰曲巴一家搬离了玉麦乡。

离开玉麦的桑杰曲巴对玉麦恋恋不忘,玉麦是家、是国、更是心头肉。不到一年,桑杰曲巴一家三口又搬了回来,放着好日子不过,别人都以为他们疯了。

桑杰曲巴知道,玉麦是他们一家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新家生活再好也不能忘祖。但是桑杰曲巴不知道的是,他守住的不止是家,更是国。战争结束后,印度人看玉麦没有人驻守,便试探性的占领玉麦的土地,在地上插旗、刻印度字、巡逻。

桑杰曲巴回来后,拔旗、刻“中国字”,一步步收回失地。印度人一看到玉麦有人就不敢再往前一步。

02

玉麦是家

也是仙境

2017年10月28日,习总书记这样回信给央宗、卓嘎姐妹: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

玉麦,一度成为感动中国边境第一乡。

玉麦乡有这样一首民歌,扎日山下的玉碓和玉麦啊,是个吉祥的地方。玉碓灵草满山,玉麦灵水遍地。进出玉麦千难万险,留在玉麦草丰水美。我希望做一只轻盈的小鹿,在这吉祥的乐园快乐的生活。

玉麦地处偏远,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植物繁盛、水汽缭绕、风景如画。假如有一天你也像梭罗一样,想找一个不沾染尘世纷繁不涉及功利的地方休闲一段时间,玉麦会是不二之选。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人……

阿瑶想,又或许是景色太美,桑杰曲巴一家难以割舍。

好在玉麦变了。

据报道,近两年来,山南市大力建设边境小康示范乡,玉麦人住上了新房子,家家户户通网、通电、通水。商店、餐馆、甜茶馆越开越多,玉麦乡的人口也由1户3人,变为56户197人。去年接入国家电网,小水电站成了备用电源;4G网络实现全覆盖,买东西流行起了移动支付。乡政府办公大楼、学校、卫生院、公园都在有条不紊建设中。

在玉麦,真正的神仙日子正在实现……

03

列麦精神

玉麦以北,气候相对干燥,水汽不足,隆子县的这一片区属于藏南谷底。黑青稞在这里茁壮生长。隆子县是西藏**的黑青稞产地之一,水土肥沃的忙措村是黑青稞的育种基地,据报道2016年,黑青稞种子面积达到1026亩,产量达到17万斤。

不仅如此,隆子县的黑青稞还逐渐做出特色。在传统糌粑产品的基础上,隆子黑青稞研发出众多青稞食品系列、饮品系列产品。推出了黑青稞酒、黑青稞糌粑、黑青稞醋、黑青稞米、黑青稞片、炒黑青稞等特色产品,广受区内外欢迎。

但是,有人能想到在上世纪50年代末,隆子县的农民们根本吃不饱。“隆子河谷细又长,就是不产粮,春天栽,秋天亡,到了冬天下灶膛,守着河儿落饥荒……”这首民歌就是当时隆子人的真实写照。

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隆子县列麦公社成立了,村民们改变了这一状况。

1966年,全社老老小小、男男女女扛着铁锹、十字镐,背着铁犁赶着牛、马上了山。他们要将半山腰上的桑钦坝变成千亩良田,要从5000米的莫拉山引水灌溉农田。

第二年春播前,列麦乡群众在桑钦坝上开垦出荒地760亩。第二年冬天,1100亩荒地全部开垦完成。

“革命坝上获丰收,愚公水渠水不断,人民公社好风气,唱支山歌给亲人,嗦呀啦,唱支山歌给亲人……”《隆子列麦革命歌》成为了隆子县新的时代序曲。

在藏语里,隆子的意思是“万事顺利,实力雄厚”。隆子并不是靠运气万事遂顺,富裕满满。

有句话说,越努力越幸福,在玉麦人、列麦人带领下,隆子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越来越好的生活。

No.1

隆子景点之扎日山

扎日既有漫山的鲜花、垂落的瀑布和圣洁的雪山,又有广阔的草原、悠然的峡谷、清明如镜的湖泊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山南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

No.2

隆子景点之“列麦精神”纪念馆

“列麦精神”纪念馆里,摆放着上个世纪60年代列麦乡群众用过的各种开荒工具,通过实物、影像、图文等方式,分“贫穷落后旧西藏 民不聊生旧列麦”“开荒垦地谋发展 改天换地见精神”“开拓创新寻出路 沙棘精神振人心”“安居乐业奔小康 社会主义新列麦”向世人展示列麦乡群众开垦“革命坝”、修建“幸福渠”4个部分,展示列麦人不屈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作者:阿瑶

参考文章:《***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西藏:“列麦精神”永放光芒》《隆子县列麦乡“列麦精神”纪念馆开馆》《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 扎根雪域边陲的格桑花》《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隆子县玉麦乡:边境乡村焕然一新 格桑花开别样红》《云上玉麦》《记催人奋进的“列麦精神”:高山上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