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桌上放了一把草棍,专家正在清点,溥仪:不用数了,共36根
作为清朝甚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宣统皇帝溥仪留下了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生。他在3岁登基,6岁退位,随后经历了复辟和被日本当作傀儡皇帝的经历,但在晚年经历了巨大的改变,成为了一位合格的中国公民,这一事实让许多人感到深思。

溥仪曾受邀到故宫参观,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故宫的御桌上,摆放着一把稻草编织的棍子,专家们正在清点它们的数量,而溥仪却毫不犹豫地说:“不需要数了,共有36根。” 这背后有着一个深刻的故事。

在溥仪三岁那年,慈禧太后决定将他定为皇位继承人,虽然溥仪的家人可能有些犹豫,但这是不容置疑的决定。自从溥仪三岁登基后,他就开始接受皇帝的特殊教育,包括皇家礼仪、清朝历代皇帝的史书等等,全部都要系统地学习。按照溥仪的回忆,他从小就被老师灌输一种思想:天下所有的东西都归皇帝所有,无论是马匹、仆人,还是动植物,都是皇帝的财产。甚至宫墙和建筑的高度都与皇帝的身份有关。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早在康乾盛世时期就已经确立。

溥仪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提到了一则关于乾隆皇帝的故事。乾隆是溥仪的七世祖,他对乾隆的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乾隆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也是“康乾盛世”中最后一位雄主。溥仪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卓越的帝王,尽管他自认为达不到乾隆的“高度”。老师告诉溥仪,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天朝“异常繁盛”,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乾隆将一根寸长的稻草编织的棍子放在御桌上,过了几天亲自数了一遍,发现棍子没有少一根。乾隆认为,天下的一草一木都属于皇家,包括自己御桌上的棍子,没有皇帝的允许,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拿走。这把棍子一共有36根,最后被乾隆收藏在一个景泰蓝的小罐子里,一直放在自己的御桌上,成为了后世皇子们的教材,乾隆称之为:“寸草为标”。

这个“寸草为标”的故事让溥仪非常敬佩,但在溥仪所处的时代,清朝已经签署了无数不平等条约,领土被割让,赔款成为了常态,而他的后代已无法守住“天朝”的国土和财富。这个故事让溥仪深感沉痛,同时对乾隆充满崇敬。

清朝灭亡后,溥仪经历了一系列波折,最终被日本立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日本投降后,溥仪被苏联扣留在监狱中,直到后来被引渡回国。最终,他获得特赦,结束了动荡的人生。在担任一些工作期间,溥仪常常受到故宫、颐和园等机构的邀请,为文史专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皇家历史素材。

因此,在专家们清点这些棍子的时候,溥仪非常清楚它们的数量。他还提到,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北,八国联军不仅烧毁了圆明园,还闯入了皇宫,洗劫了许多宝贝,但这些棍子却安然无恙。因为外国人不了解这些棍子的价值,更不了解“寸草为标”的故事。

事实上,乾隆创造“寸草为标”的时候,或许正在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皇家的一切逐渐不再由皇帝独自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