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岑巩县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加强耕地管护利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水尾镇积极开展耕地“非粮 化”整治暨耕地功能恢复工作,实现对“粮田”耕地的长效性保护。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时下,正值耕犁水田的好时机,水尾镇各制种基地都在抢抓农时忙春耕生产。

“在整治行动中,我们初见成效,之前的‘非粮化’土地正在逐步转型,目前秧苗长势健壮,再有 20 天,秧苗就可以移栽大田,等到秋收,制种田里将是一片金黄,饱满的稻谷,还有稻秆堆起的草堆,一 定能够丰收。”镇产业专班工作人员褚清木说。

在水尾镇新场村麻力老,制种主体黄俊勇积极响应号召,将非粮吊瓜地整改 成制种基地 。“ 这片地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整治的 , 一 共有110 亩,准备全部用来制种,带头让‘良田’回归‘粮田’。在上级政策的 支持下,在镇政府的帮扶下,今年发放得到 23 吨有机肥料,按照 400 斤为一亩的施进田中,高效的提升土壤肥力,力争制种丰收。”黄俊勇说道。

接下来,我镇将有计划地继续跟进“非粮化”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型为其他农用地,高标准推进整治工作深入落实。同时,继续加强宣传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死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有效推进。

通讯员 杨树

编辑 吴春橙

编审 吴实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