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话山东”丨71岁伊朗生物科学家纳菲斯:爱上中国,这里的一切都令他着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聊城报道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希望我的技术可以帮助中国造纸技术实现又一次革新。”10月13日,“云话山东”走进聊城,见到了这位71岁依然在为梦想奔波的纳菲斯。

  2019年,生物科学家纳菲斯来到聊城,他的研究领域是植物纤维素提取,可应用于以植物秸秆为材料生产生物纸浆,目前他已经与中冶银河纸业签订合作协议,项目车间正在建设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运用生物技术进行秸秆制浆的量产。

  秸秆生态制浆技术落地聊城,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大胡子白皮肤,精神矍铄,眼神明亮,步履稳健,举止豪爽。

  纳菲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矍铄,说起自己的梦想依然神采飞扬,身在异国他乡,他最挂念的依然是中冶银河纸业车间新生产线上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纳菲斯出生于伊朗,后来学习生活定居于英国。伊朗树木比较贫乏,小时候的生长环境激发了他从事环保领域的志向,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纳菲斯取得了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生物工程博士,他的研究方向便是如何有效地把植物秸秆作为造纸原料的技术。

  据纳菲斯介绍,他发明的秸秆生态制浆是一种闭合式的循环低碳农业秸秆生态制浆创新工艺,低碳环保,突破了传统秸秆制浆工艺高污染和高成本的瓶颈。这项工艺已经获得了中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专利。凭借此项技术,纳菲斯还获得了伊朗、英国等多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荣誉。

  2013年,纳菲斯来到中国,先后在上海、南京、深圳、郑州等地致力于秸秆生态制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的项目需要依托于传统纸业,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正好聊城造纸业发达,2019年,项目正式落户于聊城市临清市。”纳菲斯说道。

  目前,纳菲斯已经与聊城市的中冶银河纸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推动年产1.8万吨生物制浆量产线的中试项目。该项目利用环保秸秆纤维素创新技术,以芦苇为原材料,摒弃传统工艺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成本的弊端,加工生产高附加价值的植物纤维素,为造纸及工业软包装等行业提供紧缺的高端原料,可同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验证成功后,将会为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提供生态制浆技术,改造现有6.8万吨化学浆生产线,实现区域产业升级。

  爱上中国,生活在中国很幸运

  “我非常喜欢在聊城的生活,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也是非常友好的。在聊城生活的这3年,我感觉聊城人民非常热情和友善,很多人给予我帮助,我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在聊城,大家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纳菲斯说道。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纳菲斯已经习惯在中国的生活,谈到在中国的生活,他一下子拉开话匣子。纳菲斯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烧烤和火锅,对在中国的生活便利感慨良多。“在中国到处都是便利店和商场,并且网上购物简直棒极了,我们可以在网上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另外,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便利,我一直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只要带一部手机出门,什么都可以不必担心,简直棒极了。”纳菲斯说。

  生活中,纳菲斯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他不仅热爱科学研究,还是一名作家,出版了多本著作。他还喜欢书画,家里摆放的大部分书画都是他的作品,“我喜欢毛笔写字、画画的感觉,我擅长用毛笔写波斯文字,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纳菲斯说。

  同时,纳菲斯还精通各类乐器,不仅会演奏小提琴、吉他、大提琴、各种鼓,还会弹奏二胡,长箫、琵琶、古筝、手鼓等中国传统乐器。家里摆放了小提琴、吉他、古筝、手鼓等,一有时间,自己就要弹上一段。

  很多临清人认识这位白胡子老人是在运动场上、晨跑中,纳菲斯每天都会快走5公里,坚持各种锻炼。

  如今,在中国生活9年了,纳菲斯早已深深爱上中国,这里的一切都令他着迷。当被问及留在中国的理由时,纳菲斯感触颇多。“生活在中国很幸运,我来中国9年了,虽然我是外国人的面孔,但我感觉我的内心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中国给了我10年的签证,我要努力锻炼好身体,不辜负这份信任,为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纳菲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