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月,

秋高气爽,

是怀岭乡村秋收的季节。

黄澄澄金灿灿的稻田一块接一块,一片连一片,一望无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微风吹送,稻浪起伏,翩翩舞蹈,一如在大地上抖动一床大的黄色的绒毯,散发出万禾欢笑的清香。金黄的稻田与青山、蓝天、翠竹、绿树、农舍、薄雾、落日交织成一幅靓丽壮美的风景。

眼前金黄

的稻浪引发了

儿时收割稻禾的景象……

那时候的乡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劳动,生产队长就是生产队里稻禾收割的总指挥。每到稻禾泛黄,从风中嗅到稻香时刻,大人早早地把镰刀磨得锃亮,并挂得高高的,担心顽皮的孩子一不小心划到。

稻禾收割

分夏收和秋收两季。

夏收稻禾是农村一年当中最辛苦、最忙碌的时节。太阳火红火红,天气热得像火炉似的,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人群,即使是在机关厂里上班的人这时也要请假回来帮忙夏收。俗话说“夏收要抢”。

农民们心里都明白“夏收是龙口夺食”,既要抢时机收割,又要争季节耙田、播种、插植晚稻,且南方雷雨特别多,“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不知从哪刮来一片乌云,顿时便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因此,夏季收割稻禾必须分秒必争,立足一个抢字,天气再炎热,日头再曝晒,农民们也要乘着天晴抢收割抢脱粒抢晒场。如果抢收不及时,稻谷一淋雨就会发芽发霉。发芽发霉的稻谷就不能磨米了,连牲畜也不吃,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瞬间便化为泡影。

而秋收稻禾,相对夏收稻禾要轻松些,那季节基本没有雨水,天气凉爽,稻田干固好走,收割时间也较宽松。

稻禾开镰收割

是乡村的一道靓丽的

风景线,场面宏大,田野处处

是弯腰、挪动和挥镰忙碌的情形。

大人头上带着一顶竹帽防晒,脖子上搭着白毛巾,腰上别着水壶子。左手手腕弯曲的同时顺势抓紧一缕缕稻穗杆,右手挥镰穿插在下端,稍一用力只听“唰唰唰”的声响过后,稻秆应声倒断,然后顺手将稻禾摊匀铺摆在稻田里被割断留下的禾秆茬头上让火热的太阳晒干。大人们说晒干的稻禾,担挑起来省力轻松,且容易打谷脱粒。

稻田里镰刀霍霍割稻子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响声一片。稻田像割布一样豁开了一道道口子,口子在不断地豁大,阵势在不断地往前推进,割完一垄又一垄,一块又一块。回头见到一排排、齐刷刷铺摆的稻禾时,大人脸上洋溢着笑,那是甜蜜的笑、那是一季的等待,所有付出的苦与累皆嵌在了脸上深深地皱褶里。如果是渴了便把镰刀放下,手扶腰部让身子缓慢地挺起,用毛巾擦擦汗并端起水壶咕咚咕咚的喝上一肚子的茶水,爽滑的心劲儿好舒服。

割完稻禾,隔天过夜后,大人们又将一排排晾晒干燥的稻禾用竹篾捆扎成稻捆,或以手推车或肩挑杠抬,运到打谷场里进行打谷脱粒。孩子们的任务就是跟在大人身后捡拾遗漏的稻穗,其他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上学及外出工作期间,每当回家帮忙收割稻禾时,我最怕担挑稻禾,因为那时的田埂小路是凹凸不平、狭窄崎岖,自行车都难通行,更不要说其他车辆了,所以担运稻禾多是人力肩挑杠抬,而且担挑稻禾时,无论稻禾轻重或距离远近,都要一口气担回晒场,中途不能将稻禾随便放在地上歇息,否则稻禾的谷粒接触砂土,清理谷子、砂子就是件麻烦的事。

那时候,腿脚走累了、腰酸背痛了、肩胛压红肿了,也要咬紧牙关顶硬上,唯有在两个肩上频繁替换稻禾担子来缓解一下累痛。

打谷脱粒是一项又累又脏的活儿,机声隆隆,烟尘滚滚,谷粒飞溅,为防熏眼呛鼻,人们不得不带口罩、眼镜,打禾机多在夜晚由男人们分工操持;有的负责解开稻捆,有的负责搬运稻捆到打禾机入口桌上,有的负责将稻捆推入打禾机里滚打,有的负责装运脱出来的谷粒,有的负责挑推分离的稻秆……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儿时我也常参加生产队里力所能及的推运稻秆劳动,一来给家庭增加点工分,二来在打禾时通常会煮宵夜,好吃上一餐可口的糯米鱼肉解解馋嘴。

推运稻秆就是拿着叉子工具,将打禾脱谷机飞快滚喷出来的混乱稻秆,轮流接力推运到晒谷场边一角地坪上,让那里劳作的大人再一遍两遍三遍,挑挑翻翻,翻翻挑挑,经过几遍细致的挑翻劳作,将混在稻秆里的谷粒分离干净,做到颗粒归仓。

挑翻出来的稻秆在空地上堆放成一个个小山似的稻草垛、稻秆堆,当晚或第二天早晨,村里的妇孺和养牛的人家就把稻秆捆扎,绑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担回屋舍存放,作为耕牛的食粮或家庭的柴火。

儿时的打谷场,

大人的季忙场,

也是孩子们的欢乐场。

如果说现在孩子有各种快乐的玩具,那么打稻草垛、钻稻秆洞、滚稻秆堆、扎稻草人、捉迷藏、闹嬉戏就是儿时我们的玩乐场,而且玩耍起来所获得的快乐并不比今天差。

稻禾脱谷后,紧接着是翻晒和扬场。扬场就是把经过翻晒干爽的饱满的稻粒与干瘪的瘪谷的混合物,借助人力风力使二者清清楚楚地分开。其实扬场是最讲究技巧的,一定要把稻子扬撒得干干净净。扬场需要一个好把式,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来的。

扬场时,一人持木锨传稻谷至空中,使之成为抛物线一样均匀地撒开,一人用竹箕对着稻谷扇风扬场,稻粒瘪谷借助风力会被吹开下游,似天女散花一样,稻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如雨点般乖乖的落到预定的区域。另一人则打扫清理稻粒瘪谷和秆屑杂尘。经过一翻清理,一粒粒金灿灿的稻谷就走入仓廪。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的稻禾收割,已少见了当年的大队人马的繁忙景象,更少见了手工割稻那挥舞镰刀的刀光踪影,处而代之的是收割机的轰鸣声,既减轻了收割稻子的劳累,又是割、收“一条龙”。这并不是人们懒惰了,而是时代的进步。

可我总感到

缺少了点什么,缺少了

往日集体手握镰刀割稻禾的

热闹场景,有时我还真想拿起镰刀,

走向稻田,找找当年那种收割稻禾的

感觉,咀嚼、回味当年那一幕幕

收割稻禾、担挑稻禾的情景

……

作者(图/文):李文幸

编辑:孔维维

编审:黄永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