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马铃薯 胡萝卜 红盛牌荞麦米成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了一批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品,榆林的“靖边胡萝卜”、“红盛牌靖边荞麦米、荞麦粉”、“横山大明绿豆”、“佳县大自然有机红枣”和“米脂小米”等5个产品名列其中。算上已入列的“横山大米”和“靖边马铃薯”,榆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数量已达7个,居陕西省各地市之首。

视频加载中...

靖边胡萝卜是榆林靖边县的特产。地域保护范围主要在宁条梁、东坑、镇靖等17个乡镇215个行政村6个社区。

靖边胡萝卜

东坑镇是靖边县胡萝卜种植的重点镇。胡萝卜种植面积3.2万亩,亩产过万斤,平均亩收入3000元。胡萝卜远销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及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

靖边荞麦

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在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等17个乡镇。

荞麦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用荞面制成的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荞麦为原料,创造出种类繁多的系列饮食:荞面饸饹、荞面搅团、荞面圪托、荞面漫黄、荞面抿夹、荞面凉粉、荞面煎饼、荞面烙饼、荞面灌肠、荞面碗托、荞面蒸卷、荞面油馍、荞面蒸饺以及荞麦酒、荞麦醋等10多种名吃。

大明绿豆在横山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种植范围遍及党岔、赵石畔、塔湾等18个乡镇。总生产面积3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15000吨。

大明绿豆耐旱、耐瘤等,适应性强,被誉为粮食中绿色珍珠,是横山区出口创汇的拳头畅销商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被日本国指定为进口免检产品。年出口1.2万吨,创汇1000万美元。

佳县是“中国红枣名乡”,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厚实的土壤孕育了颗粒大、味道美、色泽好、品质优的红枣,市场前景广阔,出口潜力大。2005年,佳县建成全国唯一认证的3万亩有机红枣示范基地。陕西佳县大自然有机食品公司引导枣农按照绿色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进行栽植,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统一密度、统一防虫害、统一田间管理,实现红枣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目前公司已通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备案,是榆林目前具备出口资质的红枣加工销售企业之一。

说到米脂,当然就绕不开小米,米脂县名就“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

小米在米脂全县范围都有种植,年种植谷子11万多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年产值5000多万元。

米脂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煮成稀饭,清香四溢。米脂小米,因其质优,誉满全国,为我国“四大著名小米”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我们会发现,传媒上经常会出现地理标志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两类说法,很多人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从1999年至今,国家质检总局在原产地标记领域先后创立了地理标志保护、生态原产地保护两套体系,为我国的产品出口创汇、自有品牌的创立、产业集群的形成、区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

1.保护目的不同。

地理标志保护是给已赋予地理名称且已从该地理名称中获得经济价值的商品履行的一种法律保护程序,从而确保该地理标志在某一商品中使用的垄断性。地理标志产品是客观存在的,其自然属性并不直接受法律保护,只有通过第三方具有法律地位的机构注册、登记方可受到法律的保护。地理标志强调的是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与命名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直接关联。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更着重关注产品形成的生态性、原产地的生态性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一项激励制度设计,生态原产地保护倡导依靠以新科学、新技术为手段来实现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的要求,从而推动产品创新,推动产业进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2.保护条件不同。

地理标志保护4要素:地理名称(以原产地命名)、产品的独特质量、产品的信誉、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

生态原产地保护3要素:需要同时满足生态要素、原产地要素和综合评定要素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