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荞丝走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云南日报】

历史悠久的马龙荞丝,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马龙并驰名省内各州县。清嘉庆年间,通泉镇北门街李仕膺,革新技术,提高了质量和产量,到民国时期荞丝生产普及到各家各户。马龙荞丝在《马龙风物》中也有记载:“县产较别属颇丰,人民多以之为荞丝,亦滇中食品也。”而马龙的气候,适宜种植制作荞丝用的苦荞麦。

荞麦属保健食品,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五谷之王,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芦丁、叶绿素、氨基酸等多种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开胃健脾、美容养颜的功效,有“金条子”的美称。马龙荞丝经油炸食用,色泽黄亮透明,香脆可口,风味独特。或用开水泡发,佐以葱蒜、茴香、腌辣椒等调配各种菜肴,其味清香爽口。尽管荞丝传统技艺非常复杂,但是当地民众对此传统技艺十分看好。

马龙荞丝每年11月份至次年四月份制作荞丝,这段时间气候干燥,光照充足,以便快速晒干。荞丝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选荞麦、洗荞麦、晒荞、磨面、打芡、煮面、定型、切丝、晾晒、收干荞丝几个步骤。“马龙荞丝”传统制作手工技艺2013年6月被曲靖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7月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