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人每年爬莽山两次,人家主食这样吃出健康来,颠覆你的认知
去年夏天,我们一行3人自驾游去了一趟湖南莽山。
在爬到天台山一个亭子上休息的时候,遇到了一对从广东过来的老年夫妻,看上去大约70多岁,白发红颜,精神矍铄,充满活力!

一问才知道,男的已经86岁高龄,女的也已83岁。
这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年轻人爬到天台山都会气喘吁吁,不少地方的登山路径还十分陡峭,老人却显得十分轻松。
原来这对老年夫妻早已是这里的常客,在60多岁时,还亲自来参加过在山上举行的开幕式。他们带了一批又一批广东的游客过来。
因此,景区也就把他们当作这里的金牌VIP客户和推广大使,随时可以过来免费游,而且专车接送。他们每年都要来两三次。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健康状况。问起他们平时的养生之道,大爷努努嘴说道:“你问她,我是懒得理的!”
大娘滔滔不绝地说开了,还一套一套的。原来大娘退休前是教师,退休后非常注重饮食,一日三餐还真有讲究。
特别是对广东人喜欢的主食白米饭的吃法,人家真的吃出新高度,养出好身体。
由于天快黑了,我们要赶着下山,我们相约晚上再详细淡。刚好我们又同住一家宾馆。

当晚9点,夫妻俩提前坐在宾馆大堂的沙发上等着我们。我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聆听着女主人的叙述。
我们广东人主食一般都以白米饭为主。很多人认为,作为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的主食,对老年人来说,会对减肥、控制血糖等不利,主张少吃或不吃,这是不对的。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早就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 认为老年人日常饮食的构成中,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应达到66%是最合适的,死亡率也是最低的。
在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宏量营养物质中,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消化系统慢慢衰退,前两者的需求量是逐步减少的,后者就要适当增加分量。

关键是怎么吃得科学合理。老年人血糖容易升高,因此,我们一般选择南方产的长粒米,籼米,这种米升糖指数大约50左右。而北方产的粳米(圆粒米),升糖指数可达85。
同时,各种糙米、黑米、荞麦、红米等等都混一点一起煮,维生素B族就十分丰富。有时候还可以时不时做南瓜饭、红薯饭来吃,既有助于清理肠胃,又避免便秘。如果加上点橄榄油效果就更好了!
与此同时,如果米饭与种子类的食物一起煮着吃,其营养的摄取范围就更加广泛了。比如,豆子。把各种杂豆煮烂,放在冰箱里,大约三、四天的量,每天煮饭打几勺豆子一起煮,其营养价值就翻倍了。

因为各种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三倍,而且属于植物蛋白,比起动物蛋白更易于消化吸收。杂豆所含的赖氨酸与大米搭配组合,达致营养互补。
同时还可以增强体力,补肾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