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的饮食文化——传统荞面食品



庄浪人种植的荞麦,茎是紫红色的,结的果实是黑色的,三棱锥体,产量低,春天可以种植,夏天收获。绝大多数人家夏天小麦割了,地耕了,在麦茬地里种植荞麦,秋天收获了。这种粮食在甘肃东部地区种植广泛,其面做出来的食品也比较特殊,这种粮食的面是青灰色的。庄**女几千年来,经过探索尝试传承,加工出来的食品具有很多特色,现介绍如下:

一、凉粉糊、条。庄**女利用退了皮的荞麦,呈白色,用手使劲湊较长时间,然后用漏鱼子,把湊好的荞麦面滴进开水里面,煮熟后捞出来。白白地,滑滑地,溜溜地,有的形状像小蝌蚪,有的形状像小鱼儿,有的形状像面疙瘩。有的做的时候,先做成像普通碗一样的形状,再用菜刀切成粗四棱条条,或者做成像大脸盆大的形状,用小漏网网一层层拉,成比较薄而细的粉条。把这几种食品放到碗里,调上庄浪浆水或醋,放些食盐,放些腌韭菜。浆水必须用庄浪的胡麻油和葱抢,腌韭菜必须使用庄浪种植的的旱韭菜,必须是庄**女腌制的。相当好吃,具有特殊的风味。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中后夏天尤其好。

二、荞面窜窜。庄**女利用推好或磨好的荞麦面,用温水攉好,反复揉一定的时间,感觉可以擀成大面结就行了。用擀杖擀成比较薄的荞面胀子,大约2毫米厚,50厘米直径圆形的,再用菜刀从一边到另一边切成长30、40、50厘米不等,宽约3厘米的长方形宽条条,然后把这些宽条条摞起来,从头至尾从右至左,左手压住面,也是限制进度的,还是掌握宽细程度的,右手用菜刀切,切成比较细短的条条,下到开水锅里,熟了后,就把白菜或苜蓿菜或苦苦菜或芨芨菜等生的放进面里,煮一会就熟了。也可以将事先做好的搽熟了的酸黄白菜,搽熟了的苜蓿菜或苦苣菜或萝卜叶子直接下进去,搅拌一下,在庄浪八十年代前,一般做这些饭的时候,要放洋芋,四棱比较粗的条条,和荞麦窜窜放在一起,绵绵地,糊糊地,好吃。锅里一定要放食盐和醋或者浆水。舀到碗里放适量的庄浪油泼辣子或者腌韭菜。香得很!

三、荞面疙瘩。就是形状比荞面窜窜粗,制作过程和方法同上,调料也同上。

四、庄浪油坨坨。庄**女利用荞面攉水加进去酵子,发很多荞面。发成后,就放在案板上或盆子里,烧半锅庄浪胡麻油,然后把发好的荞面撕出一块揉好,用擀杖擀成厚度为1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圆饼,中间用刀划一个小口子,放到清油锅里搽,注意不断翻,否则一面会生一面会焦。搽熟了捡到盆子里放下凉着,或者放到能够空油的地方。由于是起面,所以比较厚,吃起来非常可口甜美。这是庄浪人每年过年必须做的食品,现在县城有专门搽专门出售的油坨坨,是庄浪荞面食品一大特色,全国少有的。

五、荞面搅团。面食很好做,在开水锅里把荞面用一个手撒,一个手用擀杖搅拌,直到水基本干了面稠了为止,然后盛到盘子里或碗里。关键做汤,一种是地润洋芋条汤,一种是蒜或辣椒汤,一种是猪肉炼的油布拉汤。如何做前文已述及。吃的时候,一人一碗汤,在汤里捡荞面搅团放进汤里蘸一下吃。

六、荞面油钱。事先发酵面,好了后切除一部分反复揉,一定撒面泼,不然就粘住了。最好放适量的白面,也可不放,揉的时候放些食盐、苦豆、葱花和熟胡麻油,揉好后,擀成层层的,厚度大约1厘米,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形饼状,然后用菜刀切成四块扇形的饼,放到锅里烙,熟后拿出来在正反面用甜菜叶子或青菜叶子蘸熟胡麻油反复擦,吃起来一层一层地,纯香胡麻油味道,苦豆葱花很特别!

七、荞面灯盏、花盆。灯盏花盆和相属有起面和死面两种,起面费油,死面节约油。起面必须把荞面用温水和酵子揉好完好,放到面盆里置于炕上或者温度较高的地方,死面不用发酵。不论起面还是死面,庄**女取出一块,把面揉好,滚成直径大约三厘米,长约50厘米圆柱体的荞面长柱,然后切成3厘米长的节节,在圆柱体节节的一个截面,用擀长在一端捣一个窝窝,同时做几十节,放到笼床里架在开水锅上,蒸一定的时间,熟了后取出来放在盆盆里或蒲栏里。荞面花盆在灯盏的基础上,在窝窝周边用剪子剪成一层一层的像麻雀舌头一样面样。还有荞面相属,就是把荞面节节根据家里人的属相捏成老鼠牛马羊等模样,然后在相属的背上用擀杖捣一个装清油的窝窝。庄浪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点灯盏,正月十六点花盆和相属。点的时候每人一个,大门房门灶爷天神牲畜门等都要点!相属每人一个。在灯盏花盆和相属的窝窝里倒上胡麻油,灯盏放的棉花软眼子,花盆放的竹子和棉花做的硬眼子,相属也是软的。灯灭了后,谁的灯盏花盆和相属谁就吃了,眼子烧焦的地方特别好吃!油晶晶,干和脆,还带有甜味。也可以不经过点的灯盏直接吃。

八、荞面节节。与做灯盏过程和方法差不多。不同的是不捣窝窝,不放清油,不放眼子,不点火。蒸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就是日常生活食用的。


本文作者:薛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