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沽源:说说莜面(一)

莜麦,据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唐代杨升在《丹铅总录》文中称“莜麦,阴山南北皆有之,士人以为朝事,常食”,素有“阴山莜麦甲天下”之誉。清朝康熙皇帝率军北征葛尔丹,进驻归化城(现在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食了莜面,给予极高评价。乾隆年间,莜面已作为一种贡品,送进京城。五十年代,朱总司令视察内蒙,主动要求吃莜面,并叙说在晋察冀反扫荡中,莜麦炒熟后是部队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食品,支持过晋察冀革命将士的武装斗争,为争取胜利立过功勋。莜面是坝上历代人老少皆宜的主食。多少年来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坝上人。

莜麦,学名叫燕麦。莜麦和燕麦天然形状相似,功用却有本质的不同。莜麦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极佳食品,富含八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亚油酸,高膳食纤维含量为五谷之首。食用可充饥、耐饿、减肥还降血脂、降血糖,集美味、保健、营养为一身的食品之王。燕麦则是果实外面包裹一层不易去掉的坚硬外壳,谷粒供磨面食用,还可以作饲料,营养价值很高。
莜面是穷人家的饭,厚实、耐饿。民间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之说,意思就是说你吃饱一顿莜面能走三十里山路,而吃荞麦面,早就饿的撑不住啦。
莜面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用途广。莜麦全身皆是宝,莜麦秸杆是大牲畜的上等饲草,莜麦鱼菅子是牲畜的优质饲料。这是其它任何作物不能与之相比的。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减肥和美容的功效。

莜麦的来历。据老农讲,是从燕麦中经过历代人精心培育、杂交而繁育出的一个植物品种。能耐高寒、耐干旱、能经得住轻度霜冻,生长期短,适宜贫瘠沙粒土壤种植的优良品种。
莜麦,幼苗时像韭菜的形状,叶细而长,须根,长高后,茎呈空心管状,穗如同倒挂着一串串的小金钟。株高一米左右,花淡绿色,被外层籽皮多层包裹,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直观看不到花,民间有“从小活到掉了牙,一辈子没见过莜麦花”之说。莜麦,籽粒细长,有腹沟,表面长有茸毛,尤以种子尾部茸毛较多。成熟期的莜麦“紫杆、黄铃、头下垂”。微风吹来,莜麦穗的小铃铛随风摆动,互相碰撞,摩擦,发出轻微的“唰唰”声响。

莜麦的生长期,分长、中、短三期。生长期长的品种叫“理家长”,一般在一百二十天左右成熟,此品种能高产,但秸杆硬,牲口不肯吃。成熟中期品种以“品”字号系列为优,其中“品五号”、“品十一号”深受欢迎。生长期为100-110天左右,此品种穗齐穗壮,颗粒饱满,成熟期一致,不倒伏,抗病虫害。高产地块亩产可达四百斤左右。短期品种的代表是“五、七、八”。它是在公历的五月二十七八日,立夏以后播种,生长期六十天,能躲过干旱的春季,挑选合适的时节播种。到三伏天,正是“五、七、八”莜麦的拔节抽穗期,如若缺雨,此品种长不高,产量低而不稳。正常年景,亩产可达二百五十斤左右。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宋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