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十,记得吃莜面哦!^o^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朔同地区还会在水缸的旁边点一支蜡烛,为老鼠的迎亲队伍照亮,别找错了自己的洞。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鼠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莜面来源:

相传莜面最早的记载源自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以供军需,并从各郡征调大批劳力调往当时的河套地区,使汉军的实力大增。当时别的农作物在当地产量有限,大量种植,此种一经播下,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亲自率众到河套地区,犒劳三军,并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从此,这种谷物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

在山西等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白面饿断腰”。意思是,人们吃了莜面(莜麦制成)后,可以走三十里的山路;吃了黄米糕(黄米制成)能走四十里的山路;而吃了白面做的食物,走二十里路就已经饿得直不起腰来了。呼市人也常说,莜面不能吃到撑,因为后劲儿大。

到清代初期,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耕种,享有“阴山莜麦甲天下”的美称。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在归化城(如今的呼和浩特旧城)吃过莜面,给予很高的评价。

欢欢回家吃莜面喽!

编辑: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