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叶培育的“坝莜18号”创高产纪录

田长叶

田长叶在试验田。

四十年来,田长叶一直进行燕麦育种的研究。“坝莜18号”是他通过野燕麦草与裸燕麦种间杂交技术创新的新品种。2014年,康保县种植的“坝莜18号”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437.71公斤,创造了世界燕麦的高产纪录。

记者 魏民 通讯员 任全军

创造世界纪录

田长叶出生在尚义县,是市农科院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因为承担国家项目,延退了4年,他直到今年才退休。

1974年8月,田长叶从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后,在市农业科学院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燕麦育种方面的研究。

刚参加工作时,田长叶主要协助燕麦育种的前辈们进行燕麦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优良农家品种的筛选、国外优良燕麦品种引进、鉴定和燕麦品种的系统选育等工作,育成并推广“坝选3号”等一批优良品种,使张家口地区裸燕麦亩产稳定在50公斤左右。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此前,已培育出的品种因产量低、抗逆性差,逐渐不能适应燕麦产量提高的发展要求。

栽培的燕麦有两种:一种是裸燕麦,也叫莜麦,以食用为主;另一种是皮燕麦,以饲用为主。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田长叶开始进行裸燕麦品种间和皮、裸燕麦种间杂交技术的研究,先后育成并推广了“冀张莜1号”等一批裸燕麦新品种,平均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

这些裸燕麦品种单产水平成倍提高,促进了我国燕麦的生产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田长叶又育成并推广了裸燕麦“坝莜1号”等一批新品种,燕麦亩产由原来的100公斤左右提高到150公斤左右。

随着燕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变化,燕麦育成品种暴露出抗病性、抗倒性、抗旱耐瘠性、稳产性差等问题。

坝上野燕麦草抗旱耐瘠薄,1996年,田长叶进行野燕麦草与裸燕麦种间杂交技术的研究,创新了一批燕麦资源,培育成221、255、“坝莜18号”等抗病抗倒、抗旱耐瘠、优质高产的裸燕麦新品系,使得“坝莜18号”等新品种相较于之前的品种叶片更为直立、肥厚,茎粗显著增加,抗倒行更强,穗大且结实率高,为燕麦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田长叶结合华北燕麦产区实际,每隔10年左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培育出系列新品种,使得裸燕麦育种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4年,康保县良种场在肥滩地示范种植了3.106亩“坝莜18号”,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邀请有关专家在9月26日进行了现场测产,经康保县公证处全程公证,平均亩产达到437.71公斤,创造了裸燕麦的高产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40余年研究燕麦育种

田长叶笑着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燕麦育种。”这件事,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他的燕麦育种团队有3名技术干部和1名技术工人。过去,内蒙古农科院、山西高寒所等农业科研院所都在从事燕麦的育种,有的院所因经费问题最终放弃了,有的转行做了马铃薯育种,因马铃薯培育更容易出新品种,更容易出效益。而田长叶率领他的团队坚持燕麦育种。

“那时,我们既要解决科研经费问题,又要坚持育种,说实在话确实挺难的。”田长叶介绍。

燕麦试验田在张北县,为了获得好的燕麦品种,每天都在试验田里观察、记载。田长叶在张北镇居住,每天骑摩托车到试验田里进行育种。后来搬到市区居住后,他隔一天去一次张北的试验田。“早上7时20分从市区发车,8时30分到达试验田,一直工作到下午5时30分。”田长叶说。

每年从5月中下旬开始种植燕麦,到9月收割,田长叶一直在地里,泥一身,水一身。

“以前种10来亩试验田,现在增加到25亩,过去都是我们自己种植、锄地和收割,在地里碰到好的燕麦品种,就赶紧抢收回来,以便供日后的实验研究。脱莜麦也是我们自己干,秋天忙的时候,一直要干到晚上10点多。”田长叶说。

燕麦育种没有捷径可走,选好的品种往往需要花费好几年,一般的情况下,选3至4代就可以选纯了,田长叶往往选6代,耗费时间更长,下得力气更大。

永远在路上

退休后,田长叶原本可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但他满脑子还是燕麦。

“坝莜1号”被用来加工燕麦米、燕麦片;“坝莜6号”被用来加工燕麦面;“坝莜18号”产量提高后,品质也不错,压成燕麦片后,口感很好……田长叶一一列举他培育的燕麦品种。

国内燕麦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其中张家口地区燕麦种植100万亩。在国内50%的燕麦品种都是由田长叶的团队培育出来的,而在张家口地区,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0%至80%。

2015年,国家农业部颁布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拟于“十三五”期间调减北方冷凉地区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这为燕麦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他讲道,燕麦对预防和控制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研究表明,燕麦可使高血脂人群平均下降15%,在降脂的同时还有通肠作用,而燕麦的降脂作用在糖尿病人中效果尤其明显。我国已故营养学家戴寅说过:“如果我们的祖先当年就选定燕麦作为主粮,我们就会避免今天的代谢病大爆发!”

田长叶说:“燕麦是最适合人们长期食用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城市人食用莜面,营养、保健、耐饥、调节食品结构。用燕麦等健康食物降脂、降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既可以摆脱药物,又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将用于药物的资金节约下来,用在燕麦主产区---老少边贫地区的发展上,一举两得。”

每每想到这些,田长叶总觉得自己还在路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帮助农民脱贫

眼下,田长叶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建设一个以燕麦种植加工为主的扶贫点,帮助农民脱贫。

2016年,田长叶示范种植了1万亩燕麦,其中康保种植2000亩,最高亩产达到350公斤,大面积地块亩产250公斤左右。

“农民收割莜麦后,不用加工,在地里就被收走了,收购价每公斤2.6元,而小麦每公斤收购价为1.6元至1.8元。市场上的莜面已经卖到每斤3元至3.5元,燕麦的产量和小麦差不多,但种植效益要比小麦好多了。”田长叶说。

种植燕麦比土豆、蔬菜更省事。一亩地250公斤至300公斤,每公斤卖3元,一亩地可以收入750元至900元,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后,每亩地纯收入400元。

由单一的传统面粉加工向多元化产品加工转化,燕麦米、燕麦面、燕麦芽、燕麦馒头、燕麦饮料等,拓宽燕麦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途径。

现在燕麦不再是短腿作物,它可以走得更远,随着人们对燕麦认识程度的加深,今后,燕麦会被更多人所接受。这一产业的前景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