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爱吃的高粱,如今为什么没人种了?

什么才是你印象中的乡村?是金黄的麦浪,还是硕果累累的果园,亦或是养眼的蔬菜大棚?对于老一辈的河南人来说,他们记忆里对乡村的最初印象,应该是火红的高粱烈焰。

据说在公社时代,生产队里每年都要种下大片的高粱,在收获的季节,高粱组成的火红海洋,实在是让人心潮澎湃,但是如今的河南乡村,种植高粱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到底高粱犯了什么错,让农民们都放弃了它?

高粱本就不属于五谷之一,它本身可以用来食用,也可以用来制糖和制作扫帚。高粱这东西很可能来自非洲,因为野生的高粱品种绝大部分都是非洲的,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了东亚。高粱虽然不太好吃,但是却是救命的粮食,收完小麦之后,就是种植高粱的时节,连小麦地都不需要翻耕,直接种下一道道高粱就行了。

种高粱不算是什么轻松的活儿,尤其是收割环节,高大的高粱只能由壮劳力收割,再交给妇女收集高粱籽。在简单的农村生活里,高粱实在是全身都有用,高粱米制作的红米饭,虽然不如大米饭香甜,也是一道美味珍馐,高粱米还能磨成高粱面,进一步制作成各种食品。在白酒的制作当中,高粱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原材料。

剩下来的高粱穗子,也能做成洗碗洗锅用的炊具,以及打扫卫生的小扫帚。大捆的高粱穗子就用来制作厚实的大扫帚,用高粱杆能编出各种席子,锅盖等等用具。连高粱米的皮也能用来填枕头,枕着这样的枕头入睡,别提多美了。

高粱之所以落伍,主要是其收割难度太大,不好采收,也不如玉米容易管理。或许高粱的海洋,以后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梦境了。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