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红高粱》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五部分组成,以“我奶奶”九儿和“我爷爷”余占鳌的传奇经历为中心,讲述了“我”的祖先在抗战时期上演的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故事。
《红高粱》中有许多性格分明的人物,如余占鳌、豆官、刘罗汉、黑眼、江小脚等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九儿,也就是“我奶奶”戴凤莲。
九儿是莫言创作的一个女神式的人物。她有一双符合传统审美的笋尖般的小脚,貌美如花且智勇双全,最后悲壮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九儿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女神,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一尘不染的圣洁人物。事实上,《红高粱》重点讲述的也不是九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而是她与单扁郎、余占鳌、刘罗汉、黑眼等男人之间的故事。
对于九儿与其他男人之间的关系,莫言在小说中写道:
我奶奶是否爱过他,他是否爱过我奶奶,他是否上过我奶奶的炕,都与伦理无关。爱过又怎么样?我深信,我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也正因为莫言毫不回避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堪入目的事情,九儿这个人物形象才能那样丰满、真实,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更为真实的是,九儿虽然与多个男人有瓜葛,但却都不是因为爱,而只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原始的欲。
一、16岁的九儿被父母许配给单扁郎,成亲3天后与余占鳌进高粱地
九儿出场之时年方二八,出落得身段丰腴、容貌秀美,三寸金莲有如笋尖一般,走起路来好像弱柳扶风,姿态极为优美。
单扁郎是单家的公子,其父是高密东北乡有名的大财主,家里开着一个酿酒坊,在方圆几百里内都很有名气。但是,单扁郎患有可怕的麻风病,平日里连家里的工人都不敢接近他的房间。
作为一个生活在上世纪初的女人,九儿有反抗的心理却没有反抗的能力,曾试图呼喊求助但却根本没有人理会。对于九儿的父母而言,她也只不过是一件可以换取财产和名声的物品。那个时代的一切道德和规则,仿佛都只是为了摧残女人。
在看到单扁郎那张恐怖的麻风病人脸后,九儿的心如坠冰窟。她绝望地想:自己这一双娇娇金莲,这一张桃腮杏脸,千般的温存,万种的风流,难道真要由一个麻风病人消受?
新婚那天晚上,长着一个扁扁的长头、脸上烂得通红的单扁郎对着九儿伸出了一只鸡爪状的手。九儿则从怀里摸出一把剪刀,怒目逼视着单扁郎。那天晚上,九儿始终没放下手中的剪刀,坚决不让单扁郎近身。第二天晚上,同样如此。
第三天上午,九儿的父亲按照习俗来单家接九儿回娘家。回家的路上,九儿向父亲哭诉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你公公要给咱们家一头骡子”。真是令人窒息,在父亲的心中,九儿还不如一头骡子。
就在九儿感到极度绝望之时,余占鳌忽然出现在了道路的拐弯处。余占鳌一把将九儿从驴背上抓了下来,用一只有力的胳膊挟着她走进了高粱深处。九儿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但她没有挣扎,没有反抗。既因为她没有力气挣扎,更因为她打从心底不愿意挣扎。
早在三天前,九儿就认识了余占鳌。当时她是出嫁的新娘,他是抬轿的轿夫。送亲的路上遇到土匪劫道,在土匪想把九儿逼入高粱地里时,余占鳌挺身而出制服了土匪。之后,余占鳌又把九儿扶上了轿子,继续赶路,一直将九儿抬到单家。
对于九儿来说,三天前的余占鳌是一个英雄,三天后的余占鳌则是另一个拦路抢劫的土匪。九儿是一个敢于以命相逼拒绝单扁郎接近的女人,是一个非常有自主意识的女人。这样一个有主见的女人,肯定不会喜欢余占鳌的强盗行为,哪怕她对他有好感。
事实上,九儿之所以没有抵抗,并不是因为她有多爱余占鳌,而是因为现实方面的考虑,或者说是因为“欲”。与单扁郎相比,余占鳌无疑是要好很多。九儿知道自己能抗拒单扁郎一时,但无法抗拒一世。既然注定要失去,不如就交给更好一些的人吧。
因此,九儿与余占鳌进高粱地,其实并不是一段伟大爱情的开端,只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各取所需。在小说中其实也写得很明显——奶奶心头撞鹿,潜藏了十六年的情欲,迸然炸裂。在那之后发生的一切,也将表明他们的关系中更多的不是爱,而是欲。
二、九儿与刘罗汉不清不楚,余占鳌移情,九儿委身铁板会会长
将九儿送出高粱地之前,余占鳌对九儿说:三天之后,你只管回来!按高密东北乡的风俗,新娘子在娘家呆三天后要回夫家。余占鳌让九儿只管回来,其实是对她许下承诺,要在三天之内帮她除掉丈夫和公公。
三天之后,当九儿回到单家之时,她的丈夫和公公早已遇害,并且县长已经亲自前来审理案件。此时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单家的长工头子刘罗汉。早在九儿过门之时,刘罗汉就被九儿撩动了心弦。但直到此时,刘罗汉才看清九儿的脸。
望着九儿丰腴的脸庞、清秀的眉眼以及又长又白的脖子,刘罗汉脑袋里闪过一个想法:老少东家就死在这个女人手里!但是,刘罗汉没有声张,因为如果老少东家还在的话,他永远没有机会。
九儿则凭借自己机智的表演,成功骗过了县长,还认了县长当干爹。这体现了九儿的心计,既与自己所痛恨的父亲撇清关系,还跟县长攀上了关系,能够借县长的势。当然,九儿想要打理好单家,还得依靠长工头子刘罗汉。
对于九儿和刘罗汉的关系,小说中的第一章就提到“奶奶(九儿)倚在草垛上,搂住罗汉大爷的肩,呢呢喃喃”。这样暧昧的行为,明显不是长工与东家之间该有的。
此外,小说中明确写到刘罗汉对九儿有意,而九儿回到单家之后不仅没被刘罗汉揭发,还得到了他的大力帮助。要说情分的话,肯定是单家父子与刘罗汉深。但刘罗汉却选择帮助九儿,其中必定有利益交换。
如果说九儿与刘罗汉之间的关系只是暧昧不清,那么她与铁板会会长黑眼之间的事情则确凿无疑。一切还得从余占鳌前来单家找九儿说起。
单家父子去世之后,九儿在县长和刘罗汉的支持下执掌单家,使酿酒生意更加红火。但忽然有一天,余占鳌以应聘长工的名义来找九儿。此时的九儿,已经怀上了余占鳌的骨肉。九儿起初不想认余占鳌,但余占鳌四处说九儿怀了他的骨肉,致使两人的关系公开。余占鳌留在了单家,人财两得。
但是,余占鳌和九儿之间的感情并不真挚。在儿子豆官长到四岁之时,余占鳌看上了恋儿。九儿是个要强的女人,自然不能容忍余占鳌和恋儿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鬼混。余占鳌看到九儿大发醋意,便在邻村买了一处房子,和恋儿搬到那边去住了。
余占鳌离开之后,九儿并没有独守空房,而是与铁板会会长黑眼走到了一起。铁板会是一个类似于义和团的组织,宣扬“铁板神功”能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日本人的子弹。
对于九儿与黑眼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小说中并没有具体描述。但黑眼曾当着余占鳌的面这样评价九儿——守寡的女人无主的狗,谁养是谁的。由此可见,黑眼和九儿之间并没有真情,有的只是各自的欲望,各自的需要。
再反观九儿与余占鳌的关系,似乎一直以来也是如此。当然,在九儿牺牲之后,余占鳌真的对九儿有了真情,但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三、九儿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临终时的质问震撼人心
日本侵略者来到高密东北乡之后,九儿经历了无数磨难。如酒坊的骡子被日军抢去,恋儿母女被残害以致余占鳌痛恨她,刘罗汉惨死在工地上……其中最为惊险的,当属日军对明艳动人的她图谋不轨,幸好她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不仅如此,九儿还想出了一个对付日军的妙计——在道路上摆满铁钯挡住敌人的汽车,开展伏击战。有诗为证:女中魁首戴凤莲(九儿),花容月貌巧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九儿的妙计在战斗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日军的汽车轮胎被扎破,余占鳌率领部队展开激战,歼灭了数十个鬼子。伏击的过程中,九儿不惧危险替余占鳌的部队送拤饼。沉重的担子将她柔嫩的肩膀压出一旦深深的紫印,但她毫无怨言。
就在九儿挑着粮食赶到前线之时,日本人的歪把子机枪射出了一阵密集的子弹,九儿不幸身中两弹。弥留之际,九儿对上天发出了质问,袒露了最真实的心声:
天……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天,你既然给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宽恕了我吧,你放了我吧。天,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使这个世界污秽不堪是对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叫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我只有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
“我的身体我做主”,这是九儿最为真实的心声,也是她最为可贵的品质。从拿起剪刀反抗单扁郎到和余占鳌进高粱地,再到私通黑眼,最后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这一切都没有观念或理论指导,九儿只是听从了内心最为真实的声音。
写在最后:
九儿不顾礼法习俗与传统道德,充分享受红高粱般的生活,既充满野性和欲望,也闪烁着智慧、善良和正义的光辉。她需要的不是一块贞节牌坊,不是旁人虚假的称赞,不是社会充满恶意的认可。九儿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而是活给自己看的。因此,九儿也有许多行为并不好,甚至酿成了悲剧。但那时时代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
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九儿这个鲜活、真实的人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因为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很多陈规陋习,因为当今仍有很多人没有找到自己,因为人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尊重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