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泰安那些事四:泰山煎饼你不知道的那些陈年往事

有趣,有料,欢迎来听老泰安人拉呱聊点老泰安那些事的故事。

话说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距今少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见煎饼在很早很早之前已是泰安人一日三餐的主食。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

上世纪三十年代,冯玉祥在蒋介石威胁下于1933年8月到泰山隐居。冯玉祥虽然隐居在泰山过着布衣素食生活,但是心中念念不忘抗日救国。山东煎饼是泰山百姓日常主食,冯玉祥的餐桌上也常备煎饼,为了方便,他的伙房也有炉鏊,自摊煎饼。

有一天,冯玉祥去伙房慰问炊事员,看见摊焦的煎饼上的焦痕像个文字,他触景生情,立即派人去铁匠铺定做一个摊煎饼的鏊子,并让铁匠在鏊子中间凿上他写的四个隶书字—抗日救国。做好后,伙房用它摊出的煎饼,果然中间显出“抗日救国”四个大字。从此冯玉祥招待客人都摆上这种煎饼,借以宣传抗日救国。

冯玉祥将军在泰山的故事可能你听说过,不过,咱泰山煎饼可很有一些故事,你可不一定知道哦,就算知道也不可能都知道。下面听老泰安人拉呱和你聊聊啦。

第一个,考考内:内子道每次摊煎饼,第几张煎饼最好吃吗?

那得先看看摊煎饼的过程哈。正宗泰山煎饼叫“刮煎饼”,怎么做的呢?

磨面糊:将煎饼原料(高粱、玉米、小麦等)到磨坊加工成糊状,就是所谓的“糊子”。原来没有机器时,都是人工用石磨磨制。糊子磨好后一般不接着摊煎饼,都是隔半天或一天摊。

准备工作:架好鏊子,准备好柴火(玉米秸、麦秸或木柴),把盛糊子的桶、油、工具准备好。

摊制:先烧热鏊子,再用油搭子在鏊子上擦上油,将糊子用舀子趟在热鏊子上后,用池子左右推摊(转鏊子是摊一圈),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这时要注意火候,糊子在鏊子上一熟便要抓紧用戗子铲起一边,用手揭下煎饼放在盖垫子上。就可以吃啦!太好吃了……

知道第几张煎饼最好吃了吗?

嘿嘿,第一张!这第一张煎饼,妈妈总会留给孩子吃。

上面说了,摊煎饼之前,要用油搭子在鏊子上擦油。所以,第一张煎饼上的油最多,所以也最好吃,最香!

老泰安人才知道哈,纯正玉米煎饼的味道有甜,酸 ,和半口之分。最好吃的煎饼是春天的花棒子(花玉米)摊的煎饼,而春天的花棒子是个特殊品种,产量低种植量少,一般农村秋收晚了才在场院房前屋后种植一些,但味道十分香,煎饼一离鏊子满园清香。

想起小时候,在饭屋门口,搬一个小马扎,坐在娘身边,眼巴巴地等着第一张煎饼,吃刚摊好的第一张煎饼……泪奔了……

第二个,你不知道的煎饼吃法

一张煎饼包天下,卷着吃大家都知道哈,煎饼卷大葱、煎饼卷菜……

煎饼卷大葱,喃老泰安人最爱吃了,还有别的吃法没?有!推荐几个。

1、泡着吃。把煎饼掰成寸许大小,放入鸡蛋西红柿汤或其他高汤中,泡软后捞着吃。适合牙口不好的亲哈。

2、煎着吃。把韭菜肉丝用煎饼包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包,放锅中,开小火,少许放油,煎成煎饼卷。好吃啊……

3、药用吃法:

一.煎饼卷白蒿,清肝明目,护肝,治疗宿醉、红眼珠子。

二.煎饼卷葱白(泰山周边出品**)治疗风寒感冒之头痛咳嗽畏寒鼻塞。

三.煎饼卷苦菜子,抗菌消炎,是治疗脉管炎的民间奇方。

四.煎饼卷小白菜,治疗胃胀胃气胃溃疡。

4、复古吃法:蘸着吃。小时候穷,大人就舀猪油一勺放入碗中,加一勺酱油,葱花少许,开水冲开,香味就扑鼻而来啦!再用煎饼蘸入汤中少许,随吃随蘸……老同志都知道这个吃法吧?香啊……

第三个,吃煎饼是形成山东大汉威风面相的重要原因。为么吃煎饼还跟山东大汉的形象有关尼?

因为煎饼的硬度和韧性都高于馒头及其他主食品,长期食用煎饼,能够锻炼牙齿功能。这也是体现山东大汉的一大特征的出处。

正因山东人爱吃常吃煎饼,从小就吃煎饼,所以山东人的咀嚼肌发达,再加上四方脸形居多,看起来有一种威严。

山东大汉就出来啦!

第四个,吃煎饼美容!养生、长寿!

有人不爱吃煎饼,说乔累得慌。没错!吃一块煎饼常会累得腮帮子发酸。

但正是这样能使脸部肌肉得到锻炼,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美容。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增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

煎饼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钾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能够清除体内垃圾,具备排毒养颜的功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血脂,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

常吃煎饼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肠胃健康;其次煎饼筋道耐嚼,常吃煎饼有益牙齿健康,咱大泰安有好多老太太都七十多岁了牙齿依然坚固,问她有何保健方法,答案就是-常吃煎饼!

呵呵,原来一张泰山煎饼,里面的文化讲究这么多。不能再讲太多哈,别累得您眼珠子干。这次的老泰安那些事的故事就讲到这了,下次老泰安人再给你讲精彩的老泰安那些事的故事,咱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