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煎饼


“吃煎饼,一张张,孬好粮食都出香。省功夫,省柴粮,过家之道第一桩。又卷渣腐又抿酱,个个吃得胖又壮。”“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一句句一曲曲俗语民谣为各地人民口口相传,真真相济。

煎饼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山东的标志性主食。杂粮煎饼,形似荷叶,薄软如纸,香气扑鼻,味美适口。山东煎饼最有名,饭店酒楼里却是吃不到的,唯有到一个个推着小车的商贩处才能品味到含着浓郁鲁味文化的市民小吃。说它是市民小吃一点也不为过,它是千千万万山东人每天的必备早点,虽然平民之极,但是却也别有一番精致在其中,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乃至山东大地上广泛传播,而后影响路南苏北地区,闯关东流传于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部分地区也吃煎饼流传至今。


制作煎饼其步骤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磨制面糊,把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还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1/3或一半的熟料,称为“对半子”,群众称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好烙,烙出来的煎饼也柔软好吃。磨糊子是很费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磨好,因为磨快了,糊子过粗,烙出来的煎饼自然就不好吃。以前,一个家庭,常常是能抱得动磨棍的就去推磨,大半宿才能磨完二三十斤粮食。有了磨糊机,也可将处理干净的粮食粉碎成面粉,再用水拌成糊子。但人们总认为不如石磨磨出的香。二是摊制煎饼,而摊煎饼又分为“摊制”和“滚制”。“摊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比较好的煎饼,如小麦、小米等原料的煎饼。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用舀勺将面糊舀到鏊子上,用筢子沿着鏊子将面糊摊一圈,如此将面糊推开成薄饼。再用筢子反复涂抹,以使面糊分布均匀。煎饼很快就可烙熟,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滚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较差的煎饼,大部分是地瓜干为原料的煎饼。将地瓜干面或玉米面的面团,沿外圈把鏊子滚满一层,烙熟就可揭下。一张煎饼从鏊子上揭下后,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吃了煎饼对我们有什么好吃呢?首先,煎饼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钾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因为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能够清除体内垃圾,具备排毒养颜的功效,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血脂,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是城市居民让人担忧健康状况的一剂良方。其次,煎饼具有增强牙齿咀嚼能力的作用,因为煎饼的硬度和韧性都高于馒头及其他主食品,长期食用煎饼,能够锻炼牙齿功能。最后吃煎饼还有利于美容,吃一块煎饼整个脸部肌肉都在动,但正是这样能使脸部肌肉得到锻炼,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增加面部血液循环。天下哪有如此一举多得的食物呢?

今天的物流和今人的胃,大大的加快了食物迁徙的速度,路途之上,行色匆匆的已经不只是人食物也在传播流转。聚散之间,衍化出不同的形态和风味。中国美食享誉全球,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套普通的煎饼果子便可以卖到上百元。在曼哈顿中城,经营着一家“老金煎饼”,他们的煎饼师从于中国的煎饼果子,根据美国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而风靡于其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美食亦是源远流长,脍炙人口。对于中国传统美食,我们要以自信自强,开拓创新的态度,勇毅前行,将中国美食传播至全球各地!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2食检2班

孙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