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末日种子库”,里面高梁种子可以保存一万九千年!

斯瓦尔巴种子库坐落于北极圈内距离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中。是挪威政府开始在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建造的,一个保存全世界农作物种子的贮藏库。这个工程得到联合国粮农署的支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相对远离上述种子库面临的“天灾人祸”,被称为是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这座种子库2008年2月投入使用后,接纳了来自全球多地国家性、地区性和国际性种子库的种子“备份”。

斯瓦尔巴种子库粮仓总长120米,洞穴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洞内面积约1千平米,分为三座储藏室,每个储藏室能够存储150万个样本,而每个样本将保存约5百粒种子目前储存着来自全球各种规模基因银行超过4000个植物物种的86万份种子备份,包括豆类、小麦、稻米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种子。

据悉全世界有1700多家种子银行,但各个国家为什么还如此费尽心力的花费不小的报酬把种子存在这里呢?我们先看看第一个提取种子的国家叙利亚发生了什么?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总部原本设于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在当地一个“基因银行”中保存着小麦、大麦等适应当地干旱气候的农作物种子。叙利亚危机2011年爆发后,阿勒颇持续战乱,这个种子库勉强维持冷藏等部分功能,但难以继续培育并对外提供种子。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总部2012年迁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而阿勒颇种子库储存的部分种子则在战乱中被毁。

所幸,被毁的种子在斯瓦尔巴种子库还有备份。这些来自阿勒颇的种子中,不少耐旱性强,培育出的作物能够经受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适用于中东地区,也可种植在澳大利亚、非洲等地。
作为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预防人类永久丧失某些粮食基因的“保险箱”,全球大大小小的种子库数以千计。不过,这些“保险箱”并非完全保险,不时因天灾人祸遭受损失。例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库曾毁于洪水,重建后又因火灾被毁;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乱地区,当地种子库损毁严重。

斯瓦尔巴种子库坐落于北极圈内距离极点1000多公里的山体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相对远离上述种子库面临的“天灾人祸”。

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的属地,但南距挪威大陆北海岸还有657公里,地理位置很偏僻,气候恶劣和寒冷,人迹罕至,这里是北极熊的故乡,岛上的北极熊多达5000 多头,比人还多。这些对人类居住的不利因素,却可让“种子库”远离各种外在威胁。但此地又不像南极那样非常不易到达,朗伊尔城有很好的码头和机场,这又给各国运输种子来此提供了便利。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上,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种子库”所在地距北极点只有1000多公里,它也是一座天然冰箱,始终维持摄氏零下18度的低温,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这非常适合种子的长期储藏,而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储存在仓库中的小麦大麦可以保存一千年,高梁可以保存一万九千年。

在建“种子库”时,科学家们周全考虑了现在和未来世界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最坏险情。如“种子库”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以后格陵兰的冰盖融化或者南极洲的冰层完全消融了,海平面上升了许多,它也不会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