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仙”

所谓面仙,是指流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祭祀,用面做的象形瓜果,在古代,物品并不丰富,水果也只有应季的少量品种上市,更没有保鲜方法,哪个时节都只有可怜巴巴的几个品种。

为了让逝去的先人能享用到丰富的祭品,也表达晚辈的孝心,就找到了各种替代办法,面仙也就应运而生。

在开封,解放前就有一位老师傅擅长制作面仙,他就是著名的面点大师——李泽民老师傅,靠着家学渊源,其子,面点大师——李明堂也擅长此道。



比照片为1957年拍摄,李泽民师傅在制作面点

“面仙” 的使用,一般五种为一组,摆放在供桌上,后边放五个高粱杆和纸糊的小人儿,小人儿各托一个盘子,放五种干果,称为一套。

如今都流行丧事简办,也没有了祠堂,家里也不再堂屋里摆放先人或者神仙的牌位,更是少了些对先人敬畏和孝行,面仙这种传统的古老技艺没有了用武之地,几近失传,让人痛惜!

时代变迁,各行各业都在发展,新旧交替,但我们不应忘记传统文化,这种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