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出的病害“黑瘤”,摇身一变成了金蛋蛋,为何会被吃货追捧

文|闻史说

编辑|闻史说

真菌也会变废为宝?

曾令无数农民伯伯苦恼的玉米疾病,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宝贝食材,还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乌米”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曾经的真菌病害却成为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珍贵美食?

难道乌米真的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价值吗?

玉米的重要性

玉米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极为广泛。玉米的传播和改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在古代,玉米成为了许多文明的重要粮食来源。在美术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文明都描绘了与玉米相关的艺术品和图腾。印第安人将它视为神圣的象征,玉米在部落的各种仪式活动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玉米也在北美的摩亨约达文化和玛雅文化等古代文明中具有显著的地位,他们以玉米为中心,发展出复杂的农耕系统,对玉米有一种的特殊崇拜。

在农业和科学领域,人类通过对玉米的驯化和改良,最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食用玉米品种。我们常见的黄色和白色玉米,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玉米地球柄是一种水果玉米的变种,它拥有更高的甜度和特殊的果皮质感,成为许多人在饮食中的美味佳选。还有追求健康和营养的人们,通过培育高维生素和高抗氧化剂含量的玉米品种来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求。

通过人类的努力和创新,玉米在饮食和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和扩大。且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玉米的了解也在逐步深入,不仅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也为我们的健康与营养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在日常的饮食中适当地添加玉米,确实是一个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健康的好选择。

玉米源自美洲大陆的农作物,逐渐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它不仅因其甜美的风味而被喜爱,更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而备受推崇。玉米的历史渊源颇为悠久,它的祖先是一种野生杂草,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和改良,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玉米。这种古老的作物在10000年前还是一棵野生的杂草,直到哥伦布发现***并将它带回欧洲,玉米才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玉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含有多种抗衰老元素,因而被誉为“第一黄金主食”。玉米对心脏保护作用明显,其中丰富的元素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玉米对皮肤有益,能够增强胶原蛋白,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皱纹,保持皮肤水分。玉米中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健康大有裨益,它们能帮助改善视网膜的氧化损伤,保护眼睛免受疾病困扰。玉米也是预防贫血的佳品,它含有的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6有助于体内红血球的生成。玉米对于改善高血糖也有一定的帮助,它所含的多酚类化合物有助于调节血液中的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大量食用玉米。玉米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可能会降低免疫力。消化系统有疾病的人也应避免过多食用玉米,以免加重肠胃负担。玉米作为历史悠久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贡献不言而喻。但我们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营养价值。

玉米上的黑蛋蛋是什么

有时候玉米棒上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毛蛋蛋,这些毛团看上去鼓鼓囊囊的,令人有些恶心。这其实就是一种玉米黑穗病,也被称为玉米丝黑穗病,它是由一种名为玉米黑粉菌的真菌引起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的果穗、花器上,有时也会出现在雄穗上。这些看似恶心的“黑蛋蛋”所蕴含的珍贵价值却是难以想象的。

实际上这些被称作玉米黑粉菌的瘤状物是一种有着丰富营养价值的可食用菌。虽然外观令人印象深刻,看起来甚至有些令人反感,但玉米黑粉菌是一种安全的食材,并且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在国际市场上,玉米黑粉菌被冠以“黑松露”的美誉,它们成为了备受欢迎的美食佳肴,我国东北地区也开始出现了食用玉米黑粉菌的趋势。无论是生吃还是烹饪,例如炖菜、煮汤、做馅料、蒸肉等,玉米黑粉菌都能赋予食物特殊的味道和口感。

人们对玉米黑粉菌认识逐渐提高,其市场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据了解玉米黑粉菌的价格高达每斤50至60元,甚至超过了牛羊肉的价格,由于产量无法保证,玉米黑粉菌被视为稀有之物,市场上难以买到。

现如今的玉米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病性和高产性,感染玉米黑粉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即使发现带有玉米黑粉菌的植株,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我们可以将这些特殊的“黑瘤”变废为宝,将它们变成美味的佳肴,想必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美食享受。

中医认为内外病症往往互相克制,所以适量的吃点黑粉菌对我们的身体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无论是美味还是营养的角度上,玉米黑粉菌都可以与其他菌类媲美,尤其是在观感上,这种菌虫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放心大胆的品尝,绝不让自己与这种珍贵的美味遗憾错过。

乌米的由来,如何变废为宝?

乌米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既奇特又陌生,纵观数代人的认知历程,乌米已经从一种庄稼病害演变成了一种美味佳肴,无疑展现了人类对大自然智慧的追求与创新。

起初农民们都曾为农作物上的黑色物体而感到烦恼。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是一种病变征兆,它的存在可能会对农作物产生威胁,所以大家纷纷将其摘除并散播在田间,殊不知做出这一举动反而加剧了乌米的传播。这种黑色物体实际上就是乌米,一种生长在高粱、玉米等作物上的真菌。

玉米身上的乌米其实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会导致患病后的玉米外观异常,其孢子形状近似球形或椭圆形,外表呈淡褐色,并带有微小的刺。幼嫩的组织迅速被感染,速度之快无法抵挡,它还分泌类似生长素的化学物质,促使细胞快速分裂,这就使得玉米成熟后的颗粒膨胀,形成肿瘤状的瘤,瘤内充斥着黑粉,一触即可脱落。

乌米生长在农田中并非有害,它有着潜在的美味与丰富的营养,人们逐渐改变了对乌米的评价。乌米的营养价值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驰名中外的营养食品,并且乌米还具有药用的价值。多糖多肽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抵抗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衰老,造福于爱美之人。此乌米还可以促进酒精代谢,帮助修复酗酒带来的肝脏损伤,缓解胃痛、头晕、无食欲等不适感。乌米在抗癌方面更是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它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身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乌米真正成为了食药同源的宝贵珍品。

人们逐渐意识到乌米是一颗被埋没的宝石,并正开始将其价值与知识结合,将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在一些地方,人们开始大规模培殖乌米并加工成乌米粉,创造出一个完善的产业链。这既是对传统农业的革新,也为当地人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